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B卷(word版,含答题卡、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B卷(word版,含答题卡、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9 09: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漳州立人学校八(下)第四单元检测卷(B卷)




【满分:9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班级

名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_____________。(《送友人》李白)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八岁男孩严天力勇敢捐髓救父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
B.
新建的文化艺术中心规模宽大,彰显了福建人民的自信。
C.
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是推动强国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D.
同学们下河游泳一定要格外小心,防止不要发生意外。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最近,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满屏

(A.喧嚣
B.喧腾)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

(A.一鸣惊人B.
脱颖而出)。此档栏目,和

(A.hé
B.hè)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一相逢”,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当某些传统文化走入困境,陷入迷wǎng

(A.

B.
罔),我们不必束手无策,只需要一双创意的翅膀,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奔向新的远方。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
原句: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6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怒而飞(???)
(2)志怪者也(????
?)
(3)汝之不惠
(????)
(4)帝感其诚(
?????)
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而山不加增
乃记之而去????
B.
虽我之死
虽乘奔御风
C.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告之于帝???D.
告之于帝
何陋之有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请简析甲乙两文(段)想象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父亲的田野
金小林
暮春的傍晚,妹妹打来电话提醒我又到栽秧的时节了,问我休息日能否回乡下帮衬父亲。犹记得今年春节返城时,我再一次叮嘱过父亲,“今年的田就不要种了!”父亲仍像往年一样,不置
可否地“嗯”了一声。然而,年届古稀的父亲终究没有听劝,又买回了谷种,撒进了小山岙(ào,山间平地)里的那丘母田。
父亲不肯歇种是有原因的。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老农,早高高兴兴把田地交给儿孙们打理了。而作为父亲唯一的接班人,我离开乡村已二十多年了。他怎舍得那一丘丘的稻田就此荒芜?那可是长出过金灿灿的稻谷,养育了一大家子人的田野……20世纪80年代初责任田分到户后,父亲一直精心伺候着他的每一寸土地,那心思如同母亲待我们兄妹般细腻。
那时乡亲们认定,子孙长大后是要种一辈子田的。所以,我十一二岁甚至更早时,便跟了父亲下地。
清明过后就要撒谷种育秧了。村上的农户大多育的是水秧,谷种直接撒进蓄水的母田里,然后就等着插秧了;而我的父亲,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
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三两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绿油油、颤巍巍,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而我却浑身酸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个老头儿。父亲是不计较栽秧的工夫和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
那时的乡村,插秧和尝新米是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分别代表着希望与丰收。因此,插秧那几日,家家户户的饭桌都特别丰盈。那些年,我既盼望丰盛的插秧饭,又害怕插秧。因为我插的秧总是疏疏密密、歪歪扭扭,横秧更是经常上下排错了行。而父亲对插秧是非常讲究的,每一株秧都要与前后左右四株秧间隔二十多厘米,竖秧横秧对得笔直,就像参加广播体操表演的队伍那样。
插秧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丘田,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这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望着父亲三五下就把我的秧行纠得笔直,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
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不做要求。秧插直了,主要为日后耘田时,田刨能顺溜地通过。
秧插下田后大约二十天,便迎来第一次耘田。耘田时,人挽着裤脚站立行走,双手一前一后握住田刨柄,一推一拉间,田刨在竖秧弄里“哗哗哗”地游走,刨去杂草、刨松了淤泥。
而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让田刨沿横秧弄也走一趟。那时的秧已密密匝匝,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锐得刺人。父亲是不允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叶。只消半天下来,原本光溜的腿肚子就被划得布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难耐。
那时我便觉得在父亲的心里,我是不如他的稻田重要的。
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总是一丝不苟。在父亲的农活日历中,自然也排上了拔田坎、砍田岸沿、铲田岸这些人工锄草的项目。
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每次村里重新抓阄分责任田时,乡亲们都希望抓到的是我们家的稻田——因为好种!而父亲,则又开始调教起他新分来的田地来。如此几轮分田后,父亲的汗水和足迹,几乎遍布了村庄里所有的稻田……
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的农耕技术。然而,我学会了耕田、插秧、耘田、刈谷、打稻,最终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个农民——我破天荒地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留在远离家乡两百多里的城市工作。
父亲老了,可是他依然不愿离开他的田野。有两回因为膝盖的骨刺让他疼痛难当,我把他接到了城里。去医院做完检查后,我想留他多住几日好好休息两天。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父亲显得无所适从——他一个人不愿上街,也不敢过马路。儿子上学、我和妻子上班,他就整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直迷迷糊糊地睡觉。
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可是只要他一回到乡下老家,没一会儿,他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了。
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摘编自《
人民周刊
》)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叙述了妹妹打电话提醒“我”劝父亲不要再种田一事。
B.父亲“不肯歇种”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舍不得让家里的责任田荒芜了。
C.“我”因为害怕干农活,所以努力学习考取大学并到远离乡村的城市工作。
D.
在“我”眼中,父亲是一位深谙农事、勤劳质朴、坚韧执着的农民形象。
11.父亲对稻田的精耕细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2)“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3.
文章为什么要写父亲在城里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
14.
文章以“父亲的田野”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以“拙诚”赢“百巧”
郝启荣
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滑,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文侯说:“不可。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投机取巧之人,多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巧厌拙、外诚内滑。有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其本质上是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A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
B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15.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列举“魏文侯”“齐景公”“汉高祖”事例阐明为人做事应拙诚的道理。
B.第③段列举了种种“取巧”行为,从反面论证了“坚守拙诚”的重要性。
C.第④段认为有些人难以坚守拙诚,是因为诚信不足,缺乏实干和担当精神。
D.这篇文章多处引用名言警句作为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
16.以下事例,更适合放在第⑤段AB两处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3分)
杨善洲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退休第三天就走进大山,绿了荒岭,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绿洲;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
17.文末提及“要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怎样做“老实人”?结合全文概括回答。(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它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如今,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新兴的通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附:传统书信样稿
【材料二】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而“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垂范,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尽管表达情感的方式变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不能丢,更要不断发扬不断创新传承。
【材料三】从去年火爆的《见字如面》到今年最新的《信中国》《中国情书》,书信类节目已然成为当下文化类节目热点。观众们从这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书信的读者为特定对象,所以书信正文要有针对性,要礼貌、诚恳,对长辈要谦虚有礼,尽量使用书面语。
D.《信中国》等书信类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观众从中汲取精神养料。
19.
传统书信一般由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构成。其中,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
,表示下面有话要说;祝福语一般分两行写,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要
;写完信之后,在祝福语的下一行的后半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儿子”“您的学生”等,表明
;写信日期则要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3分)  
20.
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家书文化?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分析。(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
按要求填空。(3分)
(1)“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
一生恪守的人生原则。
(2)谭波儿老师的善良温和伴随着简?爱度过了在
的艰难岁月。
(3)牧师圣·约翰深爱着简·爱,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
,但被简·爱拒绝了。
22.阅读《简·爱》中的选段,回答问题。(3分)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候。”
“是的,先生。”
——节选自《简·爱》
选段中的“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漳州立人学校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检测卷(B卷)答题卡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班级

名______________座号
得分

.
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
(1)

(2)

(3)

(4)

(5)

2.(

3.(1)


(2)【甲】
【乙】
(3)
二、阅读(70分)
(一)(5分)
4.(3分)(

5.(3分)
(二)
(16分)
6.
(4分)(1)(??
?)(2)(????
?)(3)(???
?)(4)(
?????)
7.(?
?)(3分)
8.(5分)
(1)
9.(4分)
(三)(20分)
10.(

11.
12.
(1)
(2)
13.
14.
(四)(12分)
15.(

16.
17.
(五)(10分)
18.(

19.



20.
(六)(6分)
21.
(3分)(1)
(2)
(3)
22.(3分)
八年级语文下四单元检测卷(B卷)
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一、(20分)1.
(10分)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3分)C(A.缺主语
删掉“通过”或“使”;B.搭配不当
规模宏大
D.双重否定表肯定,删掉“防止”或“不要”)
3.(6分)(1)(2分)①?(1分)B
②(1分)A
(2)(2分)甲(1分)A
乙(1分)B
(3)(2分)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焕发(或,激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70分)
(一)(6分)
4.(3分)C
5.(3分)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二)(16分)
6.(4分)①
类似,像

弯曲

善于,擅长

早晨
(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
7.(4分)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
8.(4分)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9.(4分)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逼真
(三)(20分)
10.(3分)D
11.(3分)(1)先育好秧苗,再移栽到水田;(2)插秧讲究间距,讲究竖横对齐;(3)耘田次数多,比别人更细致。
12.(6分)
(1)(3分)句子中“弓着”、“伏”“托着”“拔”“插入”等一系列动作;(1分)准确传神地写出“我”跟着父亲栽秧时精细的劳作过程;(1分)充分表现栽秧这一项农活的劳累和艰辛。(1分)(意对即可)
(2)(3分)“总是”是一直都是、一向都是的意思,(1分)说明父亲的田野一向呈现出的“清爽而敦实”的生机勃勃景象,也表现了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是一丝不苟的。(2分)(意对即可)
13.(4分)文中花不少笔墨写父亲在城里生活的无所适从和不适应,(1分)是为了与父亲在乡下如鱼得水的种田生活形成对比,(1分)突出表现了父亲对田野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眷念。(2分)
14.(4分)答案要点:①父亲一生辛劳耕耘的土地,一大家子人赖以生存的家园
②父亲的一生希望所托,是父亲的精神家园
③是“我”的另一个课堂:不仅教会“我”农耕技术,还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
(四)(12分)
15.(3分)A
16.(3分)更适合放在B处,(1分)首先,杨善洲和黄大发恪守诺言的事例与本段的观点“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是一致的;其次,B处后的总结句内容与之是相呼应的。(2分)
17.(6分)答案要点: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
②为人处世讲诚信,不取巧
③言行一致,工作实干有担当
④静心干事,不搞花活,玩心计
⑤讲求实事求是,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做真正的自己
(五)(10分)
18.
(3分)A
19.(3分)冒号(:)
另起一行顶格写
与收信人的关系
20.(4分)答案要点:①用行动践行家书文化,倡导手写家书;②开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类节目,展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③不断创新传承,利用先进的通信工具深耕和发掘家书文化价值;④身体力行,充分利用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等通信手段经常给家人写信。
(六)(6分)
21.
(3分)(1)
保尔(2)孤儿院(3)印度
22.(3分)示例:“先生”(罗切斯特)的疯妻子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
“先生”为救人最后离开,却被一根掉下的大梁砸坏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另一只眼也跟着发炎,结果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