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立人学校八(下)第二单元检测卷(A卷)
语
文
试
卷
【满分:9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班级
姓
名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贺敬之《回延安》)
(2)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3)?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小石潭记》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不再蔓延,当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自古以来,在诗文中,秋天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萧瑟①(A
sè
B
shè),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虽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
,也不像
,却也别有一番(甲)(A
一次
B一种)滋味:刘禹锡偏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气,林语堂欣赏秋天里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郁达夫钟(乙)(A聚集
B深厚)情蓝色或白色牵牛花底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史铁生难忘烂漫热烈泼泼洒洒的北海菊花,林清玄向往的却是秋日薄②(A
báo
B
bó
)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处__________??②__________
为文中甲乙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乙________
请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3分)
也没有
,也不像
,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6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每章节开头的画线句子描写了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5.“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②,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越信宿:过了两夜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6.用“/”给文中划线处断句(限断一处)(1分)。
遥
望
白
蛇
蜿
蜒
下
赴
大
壑
盖
涧
水
尔。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水益涩(
)
(4)遂缘小溪(
)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B、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C、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D.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连词;不管;不论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2)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
,止药师寺。
(3分)
10.根据【甲】【乙】语段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至少两点)(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河道,河道
罗铮
①小河睡得早。月上柳梢头,鼾声均匀响起,整夜不息。
②小河醒得也早。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映在河里的面孔青涩,秀气,睡眼惺忪。返回的路上,河水上下颠簸,晃醒整座村庄。走完了这道程序,一天便正式拉开帷幕,砍柴,洗漱,做饭,喂鸡,种田等环节方能陆续开启。
③小河真的小。仅仅三四米宽,任何一张地图上都不会出现蛛丝马迹。细碎的鹅卵石密布,水与石头撞击出条条波纹。三两枯枝四仰八叉。水流清澈见底,浅到孩子们嬉戏玩耍,根本用不着大人看管。
④小河没有方向。它来自何方,去往哪里?我不止一次问过乡人,每次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它就像一个过客,忽然间出现在村头,默默流向村尾,又不知所终。我只知道,它的到来,浇灌了数百亩粮田,养活了四百多户村民,淘米,洗菜,浣衣,洗澡,做酒,样样不可或缺。
⑤小河也没有名号。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村民,怎么就没有想起给小河安个名号?抑或曾经有过,却又不便记忆而被自然淘汰?
⑥尽管如此,小河的威望依然十足。虽然地理位置偏于村南,但它足以堪当全村的中心。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小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们下工路上,掬一捧水往脸上一浇,疲乏顿减。女人们三五成群蹲在河边,边在搓衣板上搓洗,边闲话村头逸事。孩子们追逐打闹,没一会儿准蹦进河里,头发上水花飞溅。它流淌着一批又一批童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历程,记下的,忘却的,在小河的密码库里统统可以找到。
⑦千百年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一代又一代罗氏、黄氏后裔从小河旁进进出出,或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或富甲一方腰缠万贯,或庸碌无为平淡一生,或寒衣素食惨淡度日。
⑧亭台楼阁,山川河流,但凡稍有名气,总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纵情歌咏。可是,小河名不见经传。它也有精美的发饰——岸边的竹林排开一道墨绿的幕帘,风一吹,竹叶飒飒作响。或许在久远的古代,小河拥有更加宽阔的流域,能把青黛色绵延的山峦收紧,浮出阔叶林的斜影。但仍然不足以吸引诗人的脚步。它没有任何怨言,静静地蜿蜒,九曲十八弯,滋养着村庄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
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淙淙流淌的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河道究竟是何走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任岁月仓皇,我自沉静。它全方位印刻着村庄的春夏秋冬,映射着子丑寅卯等各个时辰的衣着,装载着晴雨雪雾的雄奇瑰丽,暗藏了大量的古老因子,早已超越了“器”的局限,从一个提供基本生存物料的源头,升华为整村人的精神图腾。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游走于丛山密林之间,每逢开阔地,便散落鎏光的村舍。全村的生命得以发育,健壮,洗礼。它的沉默,潜藏着丰厚的生命之道。
?村庄的夜,黑得纯粹。一缕月色笼罩四野。万籁俱静。唯一的声响,是水。平缓,有力。我听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如果说每个生命都是观摩世界的一个切面,那么整条河道将是怎样的集大成者。
?河道,河道,谜之河道。
(选自《文学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标题简洁明了,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B.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语言生动,描写传神。
C.文章第⑧段运用对比突出表现小河没有任何怨言、甘于安静的品格。
D.文章先抑后扬,先写小河后写河道,鲜明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思。
12.千百年来,流经村庄的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问题。(5分)
(1)“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句子中,加点部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2分)
(2)“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14.文章结尾为什么再一次描写村庄的夜色?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章为什么说“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请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6.选文①②两段文字说明对象是
(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两段文字都按
的说明顺序来说明。(2分)
17.选文第③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18.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9.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生动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四季的景色变化。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材料一】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近年来,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智慧城市”作为城市治理的一种新理念,逐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小城市所接受和认同。2014年我国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2016年习主席提出我国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同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目标。
【材料二】
【材料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城市病”问题: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的目的。为避免在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中陷于被动,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对中国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化的起点低,现在我国对城市化建设很重视。
B.用“智慧城市”这一理念管理城市,可以节能、环保,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C.从中国城市化率曲线看,1990年之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之后发展迅速。
D.云计算、物联网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1.在材料二的两个方框里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
22.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3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3.
根据《傅雷家书》内容填空。(3分)
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
,再为音乐家,终为
;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
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4.
阅读下面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语段,按要求作答。(3分)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实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他”指的是谁?“他”因什么事被关押审问?
漳州立人学校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卷(A卷)答题卡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班级
姓
名______________座号
得分
一
.
积累与运用(20分)
1.(1)
(2)
(3)
,
。
(4)
,
。
(5)
,
。
(6)
,
。
2.
(3分)(
)
3.
(1)
(2分)
①(
)
②(
)
(2)(2分)甲
乙
(3)(3分)
二、阅读能力(70分)
(一)4.(3分)(
)
5.(3分)
。
(二)(16分)
6.
(1分)
遥
望
白
蛇
蜿
蜒
下
赴
大
壑
盖
涧
水
尔。
7.
(4分)(1)(
)(2)(
)(3)(
)(4)(
)
8.
(2分)(
)
9.
(5分)(1)译:
。
(2)译:
。10.
(4分)
。
(三)(20分)
11.(3分)(
)
12.(4分)
。
13.(1)(2分)
。
(2)(3分)
。
14.(4分)
。
15.(4分)
。
(四)(12分)
16.(2分)
17.
(3分)
。
18.
(4分)
。
(3分)(
)
(五)(10分)
20.(3分)(
)
21.
(4分)
22.(3分)
(六)
23.
(3分)
24.
(3分)
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卷(A卷)
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一、(20分)
1.(10分)
(1)再回延安看母亲
(2)青青子衿
(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3分)B
3.(7分)(1)(2分)①A
②B
(2)(2分)甲B
乙A
(3)(3分)要点与评分:能点出季节(季节顺序不同不扣分),并用四字词语形容季节特征,合乎情理即可。
示例:夏天的炎烈迫人;冬天的凛冽枯槁(枯槁凋零)。
二、(70分)
(一)(6分)4.(3
分)D.5.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3分,特点1分,作用,2分)
(二)(16分)
6.(1分)遥
望
白
蛇
蜿
蜒
下
赴
大
壑/
盖
涧
水
尔。
7.(4分)(1)类
(2)邀请
(3)更加
(4)沿着、顺着
8.(2分)B
9.(5分)(1)村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2分)(2)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3分)10.(4分)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④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2分,共4分)
(三)(20分)
11.(3分)D(先抑后扬错;鲜明直白错。)
12.(4分)很小;没有方向;没有名号;位置偏但威望十足。评分说明:每点1分。
13.(5分)(1)(2分)小河分支多,打水的人多(1分),小河对村里人生活的重大作用。(1分)
(2)(3分)运用叠词(拟声词),(1分)将小河像血液一样在异乡游子身体里涌动的情态形象地呈现出来,(1分)突出了小河在异乡游子心中生动鲜活的形象。(1分)
14.(4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衬托河水不息、平缓有力,(1分)生命循环不止。(1分)
15.(4分)河流流经村庄,滋养村庄;河流是村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的见证者和密码库;河流潜藏着生命之道,是观摩世界的集大成者。
评分说明:答对两点即可。
(四)(12分)
16.(2分)物候现象
时间顺序
17.(3分)不能,“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表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侯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8.(4分)举例子.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9.(3分)C
(“表现了一四季的景色变化”错,这句话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
(五)(10分)
20.(3分)D
21.(4分,每空2分,意对即可)(1)与美国相比,中国城市化的起点低,但发展迅速;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城市化率的差距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不断缩小。(2)近10年,图中各国的城市化率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国的城市化率增幅最大。
22.(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①可以有效地化解“城市病”问题,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③对全面提高中国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六)(6分)
23.
(3分)
艺术家
钢琴家
傅聪
24.(3分)保尔·柯察金。(1分)他从匪兵手中救出了被抓的红军战士朱赫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