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 内能 习题课件(共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 内能 习题课件(共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29 10:06:31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同步习题课件PPT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储×备
itit
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

十子构成的。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十
量度分子
二、分子热运动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液体
之间、固体之间、气体之间
t3.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十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隙。这种无规十
则的运动也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分子间作用力
+4.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01基础练
核心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原创题)新冠肺炎给我国造成较大损失,下列关于
新冠病毒等物质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不可再分的
B.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C.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灰尘是很小的分子,所以分子用人眼可以看见
名师点津
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组成的。
能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
核心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2.(2020·河北改编)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
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C
A.柳絮飞扬
B.乌云翻滚
C.花香四溢
D.浪花飞溅
3.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
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
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B.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明显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4.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
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C的热水,另一杯
是5C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
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乙。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
有关。
名师点津
分子的运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停息
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运
动,仅是运动剧烈程度不同而已。(共24张PPT)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同步习题课件PPT
第2节内能
++〈知识储入备>++++
内能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十
十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内能
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它们
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
01基础练
核心知识点一内能
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C.机械能大的物体,它的内能也大
D.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如图,仔细观察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60℃
30℃
60℃
E彐
100
g
200g
200g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3.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时,内能随着
减小;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温度升高,内能
随着增大;将该隔热密闭的冰块从一楼移动到
四楼,冰块的内能将不变。(均选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名师点津
1.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物体温度升高时,
内能增大
2.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因素有关
核心知识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4.写出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变热:做功
(2)热鸡蛋放冷水中变凉:热传递
(3)一盆冷水放在太阳下晒热:热传递
(4)搓手感到手发热:做功
(5)冬天往手上呵气,感到手变暖和:热传递
5.(中考·河北)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
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
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
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达到硝化棉
的着火点而燃烧。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
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相
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核心知识点三热量、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6.(中考·沈阳)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
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
对瓶塞做功,温度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
内能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共30张PPT)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同步习题课件PPT
第十三章核心素养整合与提升
物质的构成
热运动概念
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及物理意义
分子热运动
影响因素
分子间的作用力
引力和斥力
距离的关系
概念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单位焦耳(J)

内能
与温度的关系
改变方式
做功
热传递“热量
定义
单位
J/(kg·℃)
比热容
现象及应用
▲·吸热公式
热量的计算
放热公式
易请)易误))
阳光射入房间内,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在做
无规则运动。
2.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
着引力。
3.将食盐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咸了,表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5.“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6.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引力很大。
7.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
8.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9.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10.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通过做功改变的
11.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
12.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改变。
()说)物川
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
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我
空气
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
的气体会彼此进入对方,最后
玻璃板
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二氧化氮
动。装有密度较大的二
氧化氮的瓶子置于下方的目
气体扩散实验
的是排除重力的影响。
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
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手持
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恰
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如图
所示),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
力计,这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
分子引力
的示数变大,因为分子间
存在引力。
如图甲所示是在一个配有活
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
蘸了乙醚的硝化棉,当迅速压
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
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
空气做功,使玻璃筒内的
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
达到硝化棉的燃点,使
硝化棉燃烧
如图乙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
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
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说明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这是
因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
减小,温度降低(共21张PPT)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同步习题课件PPT
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
………
知×识×储×备
、吸热公式
如果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
量,to和I分别表示物体吸热前后的温度,则物
体吸收的热量Q=cm(t-t0)。
二、放热公式
2.如果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
量,to和t分别表示物体放热前后的温度,则物
体放出的热量Q放=cm(to-t)
三、热平衡
3.在热传递过程中,不计热量损失时,物体放出的
热量Q放。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另一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
………+…………+…+…+……………+…+…
基础练
核心知识点一吸热及相关计算
1.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C的铝块加热到100C
铝块吸收的热量是1.232×105J。[c铝=0.88
103J/(kg·C)
2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较大;若发动机的水箱中贮有10kg水,当水温
升高了10C时,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5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候,需要用开水对器物进行消
毒。对200g的水加热,水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请
你计算水在AB段吸收的热量。
解:tB=95℃t4=80C
℃C
C
D
100
Q吸=C水m水(tB-tA
95
90
85
4.2×103J/(kg·C)
80
75
0.2kg×(95C-80(、、N02468mmin
1.26×10
核心知识点二放热及相关计算
4.小宇给自己倒了一杯200g、98C的水却忘了喝,最
后水温降到室温,室温当时是28C,则这杯水放出
多少热量?
解:Q放=cm(to-t)=4.2×103J/(kg·℃)×
0.2kg×(98C-28C)=5.88×10
5.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它的
温度降低20C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
C铁=0.46×103J/(kg·℃)]
解:Q放=cm(to-t)=0.46×103J/kg·C)
5×10-3kg×20C=13.8J
名师点津
1.热量计算的方法、步骤:①根据题意确定吸热
物体和放热物体;②分析已知条件并统一单位;③根
据物理过程,依照条件选择公式;④代入数据求解,并
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2.注意事项:①正确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
义;②同一公式中各量单位必须统一;③公式只适用
于不发生物态变化的情况下的吸(放)热的计算;④应
注意“升高了”与“升高到”和“降低了”与“降低到”的
区另(共24张PPT)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同步习题课件PPT
第3节比热容
第1课时认识比热容
+…+…+…

储×备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比较方法: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时「
间,比较升高的温度;质量相同的不同物
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
2.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十
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比热容
3.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
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
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4.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十
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01基础练
核心知识点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物质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活经验能
帮助我们回答这个向题。
(1)初温相同,质量不等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
大(选填“大”或“小”)的吸收热量多。
(2)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升高温度多(选填
“多”或“少”)的吸收热量多。
(3)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
度,它们吸收的热量不同,可见物质吸收热量的
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如图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甲、乙两
烧杯中是相同初温、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分别用
两个相同的加热器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给水加
热的时间要长一些,这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实验得到表中数据
水食用油
质量升高温度加热时间
物质次数
g
△t/C
t/min

食用油
1234
0.2
10
0.1
2412
0.2
10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
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
步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或水和食用
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结论: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温度变化及质量相同时
吸热是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质的
这种性质用比热容表示。
名师点津
本探究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核心知识点二比热容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
热容,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C)
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一桶水倒掉一半
后,剩下的水的比热容不变(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如果水结成冰后,比热容变小(选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