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6 20:2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走向辉煌的现代中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的主要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
开放
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大业
国防建设
外交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
核心领导集体
意义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背景
理解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格 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早实行
目的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作用
背景
农村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知道
对外开放
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内容: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识记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建国初
五十年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__
新时期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说出 了解
会议名称 时间 内 容
十二大 1982
十三大 1987
十四大 1992
十五大 1997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认识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提出时间
意义
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筹建的时候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
2、
3
了解
一国两制
提出
含义
评价
实践
针对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时间
回归原因
意义
7997、7、1 1999、12、20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简述 说明
海峡两岸交往
1995年,江泽民提出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毛泽东:三十六计和为上
改革开放后:和平统一
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海峡两岸隔绝三十八年状态被打破。
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
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2年,达成一个中国原则
1993年,新加坡会议汪、辜会谈,决定加强交流,
互补互利,开展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了解史实
认识趋势
国防建设
海军
空军
战略导弹部队
1949年
60周年
三只舰队
东、南、北
1950年
了解史实
科技强军
外交成就
外交方针
成就
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
五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世纪之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首次提出
共同倡导
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时间
特点
意义
中美建交
重返联合国
过程 标志 原因
时间 两阿提案 2758
加入WTO
成功召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知道
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