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第2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第2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29 22:1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空气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P28~P31,回答下列问题: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   :如动植物呼吸、   、   等;?
(2)支持   :如气焊、   、宇宙航行等。?
2.氮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水溶性
氮气
   ?
   ?
   ?
比空气密度   ?
   ?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不支持燃烧。?
(3)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②用作   ,如作食品包装的填充气;③   可用于创造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
(1)组成:包括   等气体。?
(2)物理性质:①颜色   ;②气味   ;③状态   。?
(3)化学性质:很   ,曾叫作   。?
(4)用途:①作   ;②制   等。?
(二)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物包括   和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   等。查找有关PM2.5和雾霾的相关常识。?
2.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即   )、   和
   等。?
3.防治:
(1)加强   ,改善环境状况;(2)使用   能源;(3)积极   、种草等。?
二、合作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它们分别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2.氮气
(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氮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是利用了氮气的哪些性质?
(2)根据日常生活你对空气的观察和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的某些现象,你得出氮气有哪些性质?
3.稀有气体
(1)你知道稀有气体在早期为什么叫惰性气体吗?现在又为什么改名了呢?
(2)你知道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稀有气体的用途吗?它们分别利用了稀有气体的什么性质呢?
(二)保护空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哪些?空气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分别由哪些主要污染物导致而成?
2.你认为应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
三、课堂反馈
1.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A.用作灯泡填充气 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D.用作制氨气的原料
2.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有利于控制PM2.5的是( )
A.植树造林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3.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4.下表为2013年11月5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根据表中内容填空: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
量级别
锦州
可吸入颗粒物
67
Ⅱ良
玉溪
二氧化硫
62
Ⅱ良
常德
可吸入颗粒物
118
Ⅲ轻微污染
三亚

23
Ⅰ优
(1)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______。
(2)当日影响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空气主要污染物是从哪里来的?(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治空气的污染,保护蔚蓝的天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 呼吸 、 潜水 、 医疗急救 ;?
(2) 燃烧 、 炼钢 。?
2.氮气
(1)
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水溶性
氮气
无色 ?
 气态 ?
 无味 ?
比空气密度 大 ?
 难溶于水 ?
(2) 不活泼 。?
(3) 保护气 , 液氮 。?
3.稀有气体
(1) 氦、氖、氩、氪、氙 。?
(2) 无色 ; 无味 ; 气态 。?
(3) 不活泼 、 惰性气体 。?
(4) 保护气 ; 电光源 。?
(二)保护空气
1. 烟尘 和 有害气体 。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
2. 温室效应 、 臭氧层破坏 和 酸雨 。?
3.(1) 大气质量监测 , (2) 清洁 ;(3) 植树造林 。
三、课堂反馈
1、B 2、A 3、A
4、(1)三亚(2)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3)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等(4)使用清洁能源;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