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福
鲁迅
故事发生的地点:
鲁镇
鲁迅笔下的故事有好几次都发生在这里。《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闰土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看社戏的故事发生在鲁镇不远的平桥村,祥林嫂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里。鲁镇是鲁迅小说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典型环境,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鲁镇
水乡
《祝福》中的鲁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找文中的环境描写)
①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②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漫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作一团糟。
③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沉寂。
④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市镇。
鲁镇是一个 的江南小镇
热闹中有一丝阴冷萧瑟沉郁
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清代范寅《越谚风俗》:“祝福,岁末谢年,谢祖神,名此。”
“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旧历的年底,而这个年底被作者赋予其他意味。
旧历的年底,鲁镇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空气中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在这样一个夜晚,一个妇人悄无声息地去世了,而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是一个阔别家乡多年的青年人……
找到真凶!!
记录口供
⑨被鲁家打发走,沦落成乞丐
①春,丈夫祥林去世
②冬初,至鲁四老爷家做女工
③新年过后(春),被婆婆抓走嫁人
④被迫嫁给贺家坳贺老六,生子阿毛
⑤贺老六死。春,阿毛被狼叼去吃了,被赶出家门
⑥秋,至鲁四老爷家做女工
⑦被鲁镇人排挤笑话嫌弃
了解祥林嫂
不幸的一生
⑩新年祝福,去世
⑧攒钱捐门槛
落
落
落
落
落
落
起
起
起
起
死者分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死者档案
姓名
性别
年龄
亲属
身份
遗产
人生遭遇
不详(祥林嫂)
女
四十左右
无
寡妇、逃妇、女佣人、被卖的女人、改嫁的女人、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亲、再次丧夫的寡妇、丧子的母亲、被赶出自己家房子的人、女佣人、乞丐
一个竹篮、一个破碗、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
没了丈夫;离家帮佣;被迫改嫁;丈夫病逝;儿子阿毛被狼吃;离家帮佣;死在风雪交加的寒夜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临死前
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青黄
青黄
黄中带黑
红的
消失了血色
消尽了悲哀的神色
顺着眼
顺着眼,有泪痕,无神
眼珠间或一轮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破竹篮,空的破碗,破竹竿
虽困顿,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对生活已经绝望
祥林嫂三次到鲁镇状态的变化
③而临死前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①初到鲁镇时祥林嫂精神状态很好,有年轻人的活力,勤劳。
②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白描
对比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捐门槛
不让祝福
行乞
问有无灵魂
顺着眼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安分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鲁迅对其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么他对祥林嫂亦是如此吗?
抗争表现
逃
逃离夫家,做工鲁镇
撞
捐
问
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死前问“我”鬼神
维护自我尊严
反抗被安排的命运
追求人与人的平等
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哀其不幸
悲其争而未果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春上死了丈夫)到鲁镇做工
(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
(春天快完了)阿毛被吃
(春天即将来临)死在风雪交加的寒夜
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
鲁迅这般巧妙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这般对比性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但在旧社会里,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不但不能争得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害、被愚弄、受鄙视,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在“祝福”中走向死亡。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最后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④揭示主题:?
①呼应开头的环境描写,描写鲁镇年底祝福场景。
②渲染了热闹的祝福氛围,也反衬出祥林嫂的悲惨凄凉。
③以“我”的想象写“天地圣众”,充满讥讽,冷静的语调中含有无限激愤。
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鲁四老爷
四婶
卫老婆子
柳妈
祥林嫂婆婆
祥林嫂大伯
“我”
鲁镇男男女女
嫌疑人①
鲁四老爷
……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迂腐保守
尊崇理学
和孔孟之道
封建落后
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祥林嫂)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
发现祥林嫂被人强行带走: “可恶!然而……。”四叔说。
卫老婆子登门: “可恶!”四叔说。
卫老婆子解释缘由: “然而……。”四叔说。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鲁四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对祥林嫂是什么样的态度?
冷酷无情
自私伪善
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
嫌弃
反感
讨厌
=败坏风俗女人
=寡妇
=婆婆的私产
=能干女工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鲁四老爷
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代表人物
政治上迂腐、保守
思想上守旧、反动
为人自私、冷酷
嫌疑人②
柳妈
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
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神态描写
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导致柳妈愚昧可恨,最终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嫌疑人②
柳妈
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也带有冷漠无情的一面。
柳妈想要救祥林嫂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嫌疑人③
四婶
但是她模样还周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佯了?”意思是希望她再来。
嫌疑人③
四婶
四婶态度:
自私、冷漠,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
四婶的三次断喝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虚伪
不准祥林嫂参加祭祀,粉碎了祥林嫂生前免于耻辱、死后免于痛苦的希望,加速了她的死亡。
嫌疑人④
卫老婆子
中人:以介绍人打工为职业,从中谋利
(祥林嫂)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老婆子。
利欲熏心、无人情味八面玲珑、虚伪狡黠
“阿呀阿呀,我真上当。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的。”
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卫老婆子和祥林嫂之间纯粹是一种金钱关系。实际上,她被金钱和礼教吞噬了灵魂,而同时又帮着封建礼教吞噬任何一位她认为有可能被吞噬的人。
嫌疑人⑤
“我”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
憎恶鲁四老爷
思想进步
祥林嫂问“我”灵魂的有无:“踌躇”“也许有吧”
问有无地狱,家人能否见面:“说不清”“逃到四叔家”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
同情祥林嫂,却无能为力,彷徨、逃避、妥协
“我”有其善良、思想进步的一面;同时也 软弱和无能。
具有启蒙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凶手还有很多……
祥林嫂婆婆:严厉,冷酷无情,精明能干,利用封建家长制,无视和践踏祥林嫂的尊严
鲁镇人们:
家家如此的“祝福”大典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
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
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群众之间隔膜、冷漠。内心空虚无聊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鲁迅 《灯下漫笔》
“还不是穷死的”
凶手:封建社会(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帮凶:人
主旨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小说《祝福》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当时这个文化的整体,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在这个整体中,她非死不可。而且祥林嫂的死,主要不是肉体上受到迫害,而是灵魂!
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