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运算律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运算律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9 16: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算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加法运算律给一些计算带来的方便。
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索和抽象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过程,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用符号标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课间同学们的运动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了。
(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追问: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课件:根据口答出示三个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揭示课题。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学会了加法的计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还藏着哪些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换律。
(1)出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列式解答。
(2)汇报算式。(课件出示:28+17=45(人))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17+28=45(人))
(3)示范写等式。
指出:这两道算式,和都是45,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写成像这样的等式。(板书:28+17=17+28)
(4)提出猜想(初步感知描述交换律)。
提问:①仔细观察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估计生:加数一样,调换位置了)②交换这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有没有变?③谁能把你们的发现连成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
(5)举例验证。
提问:
①你们的这个发现是不是能用在所有的加法算式上?还需要验证一下。
②你们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完成导学单1)
导学单一:
1、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验证自己的猜想。

2、在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3、把你的发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用式子表示出来,并和同桌交流。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汇报:
教师相机追问:
①像这样的等式你们能写出多少个?写得完吗?(竖着板书省略号)
②谁能举一个加数交换位置,和发生变化的例子?举得出来吗?
看来大家发现的规律真的适用于所有的加法!
③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这个规律可以写成什么?(板书:a+b=b+a)
指出: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
(8)回顾
回顾我们发现加法交换律的过程:
首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提出猜想,然后举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用字母更简洁明了地表示了加法的交换律。这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估计学生不会添括号,引导:45是怎么得来的,求的是什么人数?并板书递等式:(28+17)+23。如果先算17+23是先求的什么人数?谁会往下算?28+(17+23)指名算,板书递等式过程。
(4)比较,写等式。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加数相同、和相同)不同的地方呢?(第一个算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第二个算式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
追问:不管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两道算式的和相同吗?那我们可以把它们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
(5)观察这几个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6)你能按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四个步骤,一步一步的去发现、探究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完成导学单2.
导学单2:
1、算一算,下面的 ○ 里能填等号吗?
(45+25)+16 ○ 45+(25+16)
(39+18)+22 ○ 39+(18+22)
2、自己举例子试一试,符合自己发现的规律吗?

3、小组交流:你发现什么?
4、用字母表示:

揭示:加法的结合律
说一说加法的结合律吗?
三、沟通应用
1、谈话: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很多时候已经用到过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多媒体出示:加法的验算、二十以内的加法(凑十法))
(1)回顾验算和计算的过程。
(2)说一说运用了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运算律
四、练习运用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3小题既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教材 “练习九”第3题。
让学生计算。汇报,课件出示计算过程。
观察每组两题,有什么发现?
说说每组的两题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下面的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3.拓展(机动):怎样算更简便?
1+2+3+4+……+96+97+98+99
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想法。(无需计算,只需感受到应用运算律简算即可。)
提问:运用到了今天的什么运算律?
四、反思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