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8.1 用数对确定位置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8.1 用数对确定位置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9 16: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成用与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媒体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
出颁奖音乐,咦?今天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怎么这么热闹呢?
你们看,现在走过来一行小动物,有小狗小龙等等,又走过来一行小动物,有小蛇、小蛇、小马等;小猪也带头过来了,还有小河马,小蝴蝶。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大家一个个排列的可真整齐。
原来,今天动物王国选举出了一名最聪明、能干的动物颁发“机智勋章”,现在小动物们面向大家站好队列,等待颁奖。(出示课件)
2.引导:这个聪明机智的小动物是谁呢?告诉你们吧,它就是喜羊羊。你们找到它了吗?对,在这里。
你能描述一下喜羊羊的具体位置吗?(板书:第4列第3行)
二、交流共享,探究概念
1.介绍列和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1)问:你是如何判断的?
你是如何确定列的?又是如何确定第几列的?
在数学中,把竖排叫做列。(板书:竖排叫做列)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这是第三列,这是第四列,以此类推。这様可以看出,喜羊羊在第四列。
你是如何确定行的?又是如何确定第几行的?
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行,这是第二行,这是第三行,这是第四行,以此类推。这様可以看出,喜羊羊在第三行。
在确定位置时,我们一般先观察列再观察行。
(2)下面教师随便指出图上的小动物,请你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吗
2.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说明:为了看得清楚一点,我们用圆点表示这些小动物,你能指出表示喜羊羊位置的圆点在哪里吗?(学生上台指)
(2)讲述: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帮忙记录3个小动物的位置。
拿好纸和笔,准备好了吗?预备(第3列第2行,第1列第5行,第5列第2行)
展示学生的成果(3,2) (1,5) (5,2)
通过昨天的自学,同学们已经知道用数对来表示小动物的位置。
仔细观察这三组数对,小组讨论:1、数对中各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2、书写数对时要注意什么?3、数对应该怎么读?
小组汇报的要求,一名小组成员回答一个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最后请其他学生补充。
小结: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并用小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
可以读作数对几几,或者几几。
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喜羊羊的位置吗?(余江南上台写),(刘岳东说一说数对的意思,并读一读)。读的时候要在4和3之间停顿一下。
3.归纳:像(4,3)这样的表示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板书课题)
大家顺利找到了智多星喜羊羊的位置,看来你真是小小智多星。下面小动物们想来考考你,我们来一个知识接力游戏,看看能不能顺利完成小动物们的挑战哦。准备好了吗
1.找出右图中第2列第3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它是( )。
你做好了吗,好,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因为数对前面要表示第几列,所以先写2,后面表示第几行,后面写3.再到图中找一找,这是咧,这是行,所以第2列第3行的位置在这里,再看看小动物图,在这里,原来是小猫。
你挑战成功了吗?小猫接着有问题呢?
2.找出右图中第6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它是( )。
大家应该很快看出是七星瓢虫。
3.生活中处处有有关数对的知识,这不,我们每天在教室里所坐的座位就包含着这个知识呢。
如果让你用数对来表示你的位置,行吗?
看来自我介绍并不难,你能用数对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位置吗?
学生用数对说位置,大家猜。
4.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 老师出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迅速起立,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1,4)(4,1)
这两个数对都有1和4,怎么站起来的是两个人呢?(强调:一个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1,3)(2,3)(3,3)(4,3)(5,3)(6,3)
奇怪,怎么齐刷刷地站起来了一行?()
(3,1)(3,2)(3,3)(3,4)(3,5)
怎么一列都站起来了?
说明:在表示位置的数对里,如果表示列的数相同,这样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果表示行的数相同,这样的位置在同一行上。
大家反应很快,真不错!下面宋老师只给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队同学站起来,你们相信吗?有人相信,有的同学摇头,口说无凭,要不咱们来试试看?请看屏幕(2,X)
你看很厉害吧,一个数对,就可以让一列同学站起来。
。。。越来越厉害了,试试!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这是昨天自学过以后,做的一些题目,你们能找到他们错在哪里?并且纠正吗?
2、瞧!学校这里是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布置的盆花,你能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吗?
打开书第100页,第3题,把数对就写在红花的下面。
启发:你发现红花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拓宽视野,全课总结
1.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2.你们知道数对是谁发明的吗?介绍笛卡尔
这里还有一道思考题:
新光小学四(3)班的学生进行队列表演,每组人数相等,小明站在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用数对表示是(8,7),请问他们班有多少人参加了队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