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 冰 圆 舞 曲
欣 赏
圆舞曲体裁介绍
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得勒舞,逐步发展为后来的圆舞。19世纪,圆舞逐渐形成两种主要风格。其一为维也纳圆舞,其二为法国圆舞。圆舞曲则是这两种风格舞蹈的伴奏音乐。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1837—191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斯特拉斯堡,早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1865年任宫廷钢琴家和宫廷芭蕾指导,曾在法国各地巡回演出,担任过歌剧和舞剧的指挥.主要作品为管弦乐舞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共计二百五十余首,代表作有《溜冰圆舞曲》、《美人鱼圆舞曲》等。被人们誉为是“继约翰·施特劳斯父子之后最受欢迎的圆舞曲作曲家”。
作 品 介 绍
《溜冰圆舞曲》,原名为《溜冰的人》,创作于1882年。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以溜冰和跳交际舞为一种时尚。作者将溜冰与圆舞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这首管弦乐曲。这部作品是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尾声组成。
1、序奏部分的速度是怎样的?
徐 缓 的
2、主要使用了什么乐器?
圆号:(铜管乐器,又称法国号,被称为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第一圆舞曲
a b a
第一圆舞曲曲式结构
比较第一圆舞曲两个主题
节奏
速度
旋 律
表现内容
A主题
B主题
宽 松
优美平稳
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紧 密
稍 快
轻松活泼
本主题多为八分音符,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
稍 慢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第二圆舞曲
c d c
第二圆舞曲曲式结构
比较第二圆舞曲两个主题
节 奏
速 度
旋 律
表现内容
C主题
D主题
稍 快
运用大跳音程、
休止符
直线上升,欢快有力
表现出溜冰者在做矫健的腾空动作,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溜冰者洒脱的姿态。
装饰音的休止符
稍 快
低音声部上进行,轻巧诙谐
刻画出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演着滑稽的舞蹈动作。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第三圆舞曲
e f
第三圆舞曲曲式结构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具有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
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
轻巧活泼,引人入胜,富于热情,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第四圆舞曲
g h g
第四圆舞曲曲式结构
第一主题
是一个抒情优美的乐段,节奏平稳,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
第二主题
活泼跳动,令人兴奋快活。
尾 声
尾 声
欢乐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与第三小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溜冰圆舞曲”曲式结构图:
想一想,说一说: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特点
旋律优美流畅,速度可快可慢,节奏明快。
节奏型多为 3/4 X X X ︱X X X
序奏
第一圆舞曲
a b a
尾声
第二圆舞曲
c d c
第三圆舞曲
e f
第四圆舞曲
g h g
欣 赏
《蓝色探戈》片段
探戈:起源于阿根廷的一种社交舞曲,二拍子或四拍子。后流行于欧洲各国。主要有拉丁美洲风格和欧洲风格。
欣 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片段
波尔卡:19世纪产生于波西米亚的一种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