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蒙古族
谈谈你对蒙古族的了解
1
2
3
服饰特点:
代表性乐器:
居住:
2
长袍、扎腰带
马头琴
蒙古包
传统节日:
5
饮食:
4
那达慕大会
烤羊肉、奶酒
6
礼仪:
代表性舞蹈:
7
献哈达
筷子舞、马刀舞
蒙古族音乐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根据其音乐特点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根据音乐题材可分为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等等。
蒙古族的乐器有马头琴、四胡、浩毕思、火不思、蒙古筝等及其他的打击乐器等 。
聆听《银杯》,思考问题:
2、歌曲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这首歌曲是长调还
是短调?
1、想象歌曲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聚会、敬酒
旋律起伏很大,节奏整齐,结构短小。
短调
猜想一下,歌词“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 蒙古族衬词,祝愿亲朋好友生活越来越好的意思 )
聆听《牧歌》,思考问题:
1、歌曲的情绪怎样?
悠远、平静、抒情、赞美
2、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这首歌曲
是长调还是短调?
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自由舒展,速度缓慢
长调
《牧 歌》
蓝蓝的天上飘着那白云,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羊群 好像斑斑的白银, 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歌曲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长调特点:字少腔长,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
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 个乐句构
成,主要 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短调特点:字多腔少、旋律优美抒情,结构短小
规整、节奏整齐,多为叙事性歌曲。
蒙古族的长调民歌 和 短调民歌
传说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苏和,他有匹心爱的白马, 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美丽,嘶鸣起来银铃般清脆悦耳。 在一次赛马会上,白马夺得锦标后被王爷抢去了。 一天,王爷骑白马炫耀,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脱缰而逃, 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回到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 苏和悲痛欲绝,日夜守着死马。白马那凄凉的嘶鸣声还在耳边回响, 苏和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 于是,他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 马尾搓成琴弦、套马杆做琴弓,并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 做出了草原上第一支马头琴。苏和拉起马头琴,用哀怨的琴声诉说人民的苦难, 用优美的琴声表达人民的向往……
马头琴的传说故事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
性的乐器,因琴头上雕有马
头装饰,故称马头琴。马头
琴是拉弦乐器,音色柔和浑
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
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
乐伴奏,也可以独奏。
马头琴的音色
马头琴的扬长音色,带出一丝凄凉,又包含着些许感伤,还穿插着一份渴望的情绪,每每听到马头琴声,便让人有无限的遐想。马头琴声韵悠扬,音色优美,即深沉、深邃、深情,又如泣、如诉、如吟,最适合于独奏或伴奏长调、呼麦的演唱。
乐曲展现了马头琴各种复杂的演奏技
巧和表现手法,全曲自始至终都是快速激
烈的节奏,表现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万马奔腾的宏大景象。
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齐·宝力高是当今马头琴艺术世界第一人;1986年创建“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团”,2001年《万马奔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蒙古国授予成吉思汗奖章,2005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举世瞩目的马头琴专场音乐会。他先后三次改进马头琴,多次出访亚、欧、美、非四大洲国家和地区。
曲作者介绍:
蒙古族草原:
蒙古族人民:
蒙古族音乐:
勇敢、豪爽、粗犷
曲调悠长、连绵起伏;
节奏舒展、宽广;
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辽阔 宽广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