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这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面积、了解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以及实践活动五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以前只是直观认识了物体和平面图形,对于面积学生的认知比较模糊。而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有关知识,我们知道周长与面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重大,它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
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
?观察法:通过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面,体会面积的含义。
????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认识面积是有大小的,在比较中掌握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创设情境法:面积的由来,在情境中让学生切实感受面积的需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
?直观演示法: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多种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
?学法: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在设计中主要采用:
???
?自主探究法:凡是学生能够独立自主解决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六、说教学过程
?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活动,。
(二)创设情境,认识面积。
“面积的由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面积产生的人文背景以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兴趣。然后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感悟面积的含义,并通过手势的表述,让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不同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无处不在,自然对面积的含义有了一个概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由面积的含义,“面积有大有小”过渡到比较大小的需要。在学生口述中我要求学生要把话说完整。让每个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面,摸一摸,比一比它们各自的大小。
(四)多种感官,比较面积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四)操作实践,比较大小
课件采用菜单的形式,学生交流到哪种方法,就展示哪种方法,非常便捷。我一共预设了四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将两个图形重叠直接比一比;第二种用同一张纸条比一比;第三种用同样大小的方格摆一摆;第四种方格验一验,数一数。三、四两种方法为学习数方格及面积单位的学习做铺垫。
最后出示一幅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先同桌两人说说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然后全班学生交流。
(六)全课小结、反思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这里的小结归纳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还应是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体验上的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认
识
面
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准备:①
作业纸2组,②正方形、圆形纸片、尺子,③方格纸④教学课件。⑤树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1、自我介绍。2、蚂蚁运动场的游戏。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一、板书“面积”,揭示课题。
1、情境图:蚂蚁和树叶(画面积大小不同的树叶)
(板书:“面积”)对于这个面积,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问题预设:(1)、面积是什么
(2)、哪里有面积
(3)、面积是干什么用的
(4)、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关系
2、“面积是什么?”初步感知面积。
(1)树叶运动场铺塑胶。(涂色:红色、绿色)
(2)复习周长。注意面积与周长相区别(周长是树叶的边线,而面积是树叶表面的大小)。并引导用不同的手势表述被划分树叶的周长与面积。
师:你对“什么是面积”有没有什么新的感悟
?
【
设计意图:1、回顾旧知,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蚂蚁爬树叶”认识周长)学习新知识。2、“运动场铺塑胶”这个趣味故事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及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初步感知面积,制造契机以分辨周长与面积。】
二、“面积在哪里?”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课件2:树叶有面积,那这些物体有没有面积?你发现哪里还有面积?
(1)教室里的面积、周围物体的面积(注意手势的描述)
桌子面的面积、手掌面的面积、教室地面的面积,足球场的面积,足球的面积……
(2)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感受,形成正确的表象。】
3、(面积有大有小)比一比,谁一说:课本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那个面大?
提示:语句说完整,如: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
大,文具盒盖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小。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4、平面图形的面积
(1)问:物体有面积,平面图形有面积吗?
课件3:猜想,你认为哪个大?
(2)给∠加上一条边,让它变成封闭图形:你会比较了吗?
(3)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探究交流,组织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当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问题提出,学生也容易发现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之一,再通过对平面图形的对比,促使学生利用分类的思想主动围绕进行探索,从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作业纸A(两张):
猜想你认为哪个面积大?如何验证?
(重叠)
2、课件出示例2:作业纸B(两张)
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观察行吗?重叠行吗?
你用什么方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工具:正方形纸片、圆纸片(也可以自选工具)。
(1)提出要求:你可以用老师给的方纸片、圆制片等等,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同学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
(2)分享一下你的方法。(注意学生用尺量长度来比较,防止将周长和面积混淆)
(正方形纸测量法,剪拼法。)
(3)面积与周长有什么关系吗?
预设1:学生有可能会用测量的方法得出,“周长大面积就大”的结论,鼓励学生只要用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理论。
预设2:学生想出“凹、凸”两个周长相等但面积不等的图形。
预设3:学生想出不规则图形,周长大面积反而小。
预设4:学生想不出,教师撕下正方形一个角,让学生发现面积相等但周长变了。
(4)、
用数格子的方法,打开书P76,第三题,把数的结果写在旁边。
重点讨论梯形的格数。(课件放大)
总结:1、刚才我们同学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比较面积的常用的几种方法。板书:观察、重叠、测量、数格子
2、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质疑、释疑三个环节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预设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周长大面积就大”的结论是错误的。学生可以在质疑、辩论中提高思维的缜密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轻松一刻:用你的动作来表示一下老师所说的场面是表示周长呢还是面积?如果你觉得和周长有关就用周长的动作表示,如果觉得和面积有关就用面积的动作表示。
A、大课间我们沿着操场跑3圈;
B、足球场铺上了绿色的草坪;
C、学校宣传栏四周镶上了金色的边框;
D、工人叔叔把学校的院墙刷得洁白;
E、值日生把教室地面扫得干干净净。
2、“我的家乡”(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说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那个省的面积最小。“我的家乡”在哪里?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刚才咱们是用观察法来判断这四个省哪个省面积大哪个省面积小,对于这四个图形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合适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热爱数学,延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作用。】
五、活动延伸:参观校园。下面咱们一起去一所漂亮的小学去看看,(课件出示)这是这所小学的平面图,你觉得这所小学建的怎么样?你最喜欢这里面的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的面积怎么样了?
【设计意图:这个延伸活动有利于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整体把握,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六、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加“认识”,完整课题)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你还有什么疑问?
七:作业布置
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图形。
八、板书: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
重叠法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测量法
数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