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打夯 炫耀(xuàn) 泥淖(nào) 饿殍(fǔ)
B.急燥 摭拾(zhé) 纤维(xiān) 隽永(jùn)
C.甄别 绿林(lù) 恪守(kè) 搭讪(shàn)
D.震憾 不啻(chì) 桑梓(shēn) 艾蒿(hāo)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人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B.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C.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弋的时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
4.将下列诗句前的字母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 )(3分)
①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A ④②①③ B④①②③ C ②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5.《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你选择《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3分)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舍、曹文轩、余秋雨等是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仿照对余秋雨的评介示例,选择老舍或曹文轩,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评介。要求:70字左右。(6分)
示例:
余秋雨:
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叹千年。你用创造文化的历史而载入历史。你用自己的努力唤起了更多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而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而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虽有千里之望 望:声望
B.致远道者托于乘 致:到达
C.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 疏:疏远
D.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得:能够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虽一毫而莫取
B.子路问于孔子曰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学于余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则直
D.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皆出于此乎?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认为景公说得对,军队中没有比得上管仲的贤臣。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10.翻译文中语句(含课内两句)。(10分)
(1)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4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4分)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7)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故乡的山梨
李辉英
①一个人谁没有一个故乡呢。对于故乡的留恋,或是说一些回忆,恐怕也全是人人少不了的。
②故乡使你留恋的地方太多了,一座山,一丛林,一条小溪,甚而是一些荒坟,都会给你留下亲切的影子;说到故乡的特产,那就更叫你关怀了,愈是久离故乡的人,愈是关心不忘故乡的特产,有时管叫你渴想得口水直流,为了思念特产得不到手的缘故。
③但这种特产,却并非都是名贵的东西,即以食品一类来说,肉包子也许就是特产之一,五香豆腐干也可以算是故乡的一种特产,此种食品,全在于地方风味的宝贵,而且更可以进而以某种特产物品或食品传名外方,叫别人一听到某种物品时,不自觉地就会联想起那出产物品的地方来,譬如南翔的包子,南京鸭肾,福建肉松,莱阳梨等全是。
④说到梨,故乡也出产一种梨,因为不是种在人家园子里面而是自己生长在山上的,所以叫作山梨。这些山梨虽然并不出名,外人很少知道,在当地却是家喻户晓的。由于这种山梨的生长,很可以推想到故乡偏僻落后的社会情形来,若在繁华的省份,人烟稠密的地方,那是无论如何不会让这些山梨自由生长的,大概不等结到七成熟时,早被别人打光了。留待成熟后再摘下来吃的事情,怕是不会有的。
⑤说起故乡的山梨,并不像一般梨子那样甜蜜可口,皮嫩如膏;反之,它倒是一身酸味,皮厚得像一层老布。你们也许很以为怪了,这样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不,我觉得故乡的山梨特别叫我不忘的地方就是它的酸和粗厚的皮!因为它是和一般梨子迥乎不同的。如果让植物学家来解释的话,山梨的酸味和粗厚的外皮,正可以说是为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才长着的,因为山丛之中,杂虫甚多,如果它生得又嫩又甜,怕不待成熟早让虫子们蛀光了。果然,山梨里面很少有生虫子的。
⑥山梨的外皮虽然粗糙异常,但它的内中肉瓤却又嫩又甜,比起本地生梨和天津鸭梨要细致得多,而且又富有水分,剥了皮,一口就全吃净吮干了。
⑦山梨的酸味是特别让人难忘的。一般人对于甜的感觉得之容易,忘之更快,不比酸的味道,虽不能使人愉快,却足可叫人轻易忘记不掉。在事务方面,我觉得也是这样,得意的事情容易忘记,酸辛的事情倒是时常留在头脑之中不能忘去。
⑧我爱故乡的山梨,特别爱吃它的酸味,因为我每每从它的酸味中,来比拟自身寒酸的境遇;是的,我的生活永远是在酸味中过着的,我没有过一日属于甜味的生活!也许,我此后的日子还是要在酸味中过着的呢。所以,对于故乡的山梨就因此更给我不能忘记的深深的印象了。
⑨故乡的山梨又是上市的时候了,村妇们定又一群一群的提着筐,肩着担子,还有背着口袋的,到人家里去作交易。她们不要钱,只是换些得用的东西,像棉花、布头、绒线一类的物品。这种交易倒很和上古时代“日中为市”的“以己之有,易己之无”的情形有些相像,不同的就是没有固定的交易时间罢了。我爱故乡的山梨,但我更忘不掉比山梨还要酸上万倍的故乡人们诉苦无处的非人生活。
13.结合4、5两段的内容来谈谈为什么作者家乡的山梨可以在完全成熟以后被摘下来吃。(4分)
14.文中第5段说“你们也许很以为怪了,这样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请结合全文来分析山梨让作者念念不忘的原因。(6分)
15.文章标题是“故乡的山梨”,但直到第四小节才点题。请思考:
(1)前三节写了什么样的内容?请用30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4分)
(2)前三节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6.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一18题。
绍兴的陆游
梁 君
陆游一生,志在报国,恢复中原。他的生涯设计是“上马击狂虏,下马草军书”,非以诗词为旨。可惜,那个扭曲的时代给中华民族造就的,不是收复失地、横扫狂虏的军事统帅,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报国无门、屡受排挤打击、一腔悲愤的爱国诗人。是幸也非幸也?!陆游出生于风光旖旎的山阴(今绍兴)乡间。当时强敌压境,山河坼裂,在家人的教育下,他自幼研读兵书,练习击剑,立志从戎。28岁赴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而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竟被除名。秦桧死后陆游虽被赐进士出身,终因坚持恢复中原的政治主张而不得重用,多被贬谪,最后怀着一腔遗恨,“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的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多少年来成为激励人们倾心社稷的至理名言。
陆游壮志难酬,只好把满腔热血倾注在诗作上,作震天的呼号,作动地的悲鸣,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因而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主张北伐,虽屡遭投降派谗毁打击,但始终矢志不渝。68岁时已退居乡间,依然心系国事,渴望统一,写出了传世名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谁人读来不感慨万分!直到85岁临终前,还写下了“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泯的爱国情怀!陆游以一生的追求及其诗作,集中表达了激昂深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激励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宝贵精神财富。
步出鲁迅故居,向南寻沈园走去,边走边观赏着小桥流水,边议论着那两首传闻天下的《钗头凤》,不经意便看见了郭沫若手书的“沈氏园”匾额——这里便是当年为陆游魂牵梦绕的沈园。据说,现在保存下来的沈园仅为南宋时之一角了。园中树不繁,花不艳,亭榭亦不奇,但游人纷至,接踵摩肩,实为陆游唐琬而来。人们不仅为陆游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激励,也深为陆游唐琬真挚的爱情所感动。陆游20岁与表妹唐琬结婚,相爱甚笃,却被母亲因故强行拆离。四年后的1155年春,陆游偶游沈园,意外解逅唐琬,唐琬置酒赠与陆游。陆游怅然久之,情之所至,神来笔到,在粉墙上题下《钗头凤》。唐琬归去亦和《钗头凤》一首,不久便因病而逝。陆游转辗任职,几十年风雨生涯,却无时不怀念着唐琬,此后多次来沈园凭吊、赋诗。在75岁垂老之时写出感人至深的《沈园二首》。即在逝世的前一年,陆游依然在深深的怀念着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17.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写最后一段的写作目的。(4分)
1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记述的是陆游哪几方面的事迹。(6分)
七、作文(70分)
19.“行走”这一概念,既可指人生姿态,也可指精神成长,它指向个体和类的存在,人的一生本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
以“行走”为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21世纪教育网/wxt/Info.aspx InfoID=8535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