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30 13:4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八下第六单元后《课外古诗词》四首复习试卷(含答案)
共27道题,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一.内容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五言????,这首诗以?????????为线索,抒发了诗人??
????和???????。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营造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_______,咏梅是________。
6、《送友人》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破山寺后禅院》以声衬静,突出禅院的安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送友人》运用典故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1、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3分)
“通幽处”写出环境的凄清,表现诗人心情的落寞。
“钟磬音”是以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这首诗描写了古寺肃静、幽深的环境氛围和美好的山水。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个选项是(???)(3分)
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4、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5、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6、对《卜算子.咏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算子。咏梅》一词是托物言志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
B、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C、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从侧面讽刺了群芳。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D、这首词,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
7、下列对《卜算子.咏梅》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咏梅,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
B.词人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也表现了词人自己高洁傲岸的坚定信念。?
C.“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花的虚怀若谷。
D.这首词作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8、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B、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C、“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两句,既是虚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9、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声、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B.“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是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
D.词作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10.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疏桐、孤鸿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B.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在词中渲染出寂静清冷的气氛,烘托出词人恬淡闲适的心情。
C.
“惊起却回头”一句描绘了孤鸿被幽人惊动,飞起后又回头张望的景象。
D.
这首词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
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三.简答题。(每空3分,共30分。)
1、《题破山寺后禅院》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你能再举出你学过的一首诗来吗?
????
?????????????  ???????????
2、《题破山寺后禅院》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3、《送友人》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送友人》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班马”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5、《送友人》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3分)
《卜算子.咏梅》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卜算子.咏梅》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8、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9、《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10、《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1、常建、唐、律诗,游后禅院;游览名胜的喜悦、对高远境界的追求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5.词牌名,题目。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7.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8.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1、A
“凄清”是错误的,应该是“幽静”。
2、B
A项没有对美景的感叹之情,C项是以声衬静,D项不是表现“灵动的生机”。
3、C选项中的“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有错误,应该是“依然不舍得离别。”)
4、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
5、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
6、D
目的是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7、C
“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是错误的。
8、C
实写而非虚写
9、
B
实写而非虚写
10、
B烘托出词人孤戚悲寂的心情。
三.1.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
??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3、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4、“浮云”使人联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落日”“班马”,就暗含了离别的愁苦(2分)
5、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很好地渲染了伤离别之情。(3分)
6、?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7、?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8、词人用象征手法(1分),通过写鸿的狐独须纱、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2分)。
(意思相近即可
?
9、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答:幽独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
10、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