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岑溪市春季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
1.B (A.吴景超并不反对知识分子为广大乡民服务;C.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部用下乡不能
办理乡村社会调查;D.提高下乡人才的待遇并非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
2.C (“三个知识分子”不属于举例论证)
3.C (“人才向城市聚集对乡村建设没有影响”分析错误)
4.B (由材料三“人类对珠峰高度的第一次科学测量是1852年,由英国人和印度
人共同完成”可知,1852年,第-次对珠峰高度进行科学测量的不是我国。)
5.C (A项,“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珠峰登项后的实地精密测量”错,从
材料二可知,1958 年—1960年,我国测量珠高程依旧是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高程,并开展天文测量,没有开展登顶实地测量。1975 年才是“人类首次对珠峰的精密测量”。B项,强加因果关系,于文无据。D项,原文是“本次测量,将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北斗系统的启用并不是第一次,只是第一次应用于珠峰顶大地高的计算。)
6.①加强中尼两国联系,巩固中尼两国友谊。②在特定时期,发挥我国自主研发设
备完成登顶挑战,彰显国力,振奋人心。③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同一的混乱局面。④为珠峰地区运动规律及全球环境变化等研究提供科学支持。(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7.A ( A项,“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错误,结合后文“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可见,这景色并没有体现“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而是反映出他在陌生城市的孤单寂寞。故选A。)
8.①内容上写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②结构上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③形象塑造上,铺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④写作效果上,按照空间顺序介绍自然环境,交待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印象深刻,增强吸引力可读性。(答对其中3点即可)
(分析:“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体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可知结构上这个热闹的地方为孙少平在此等待揽工做了铺垫;从形象上看,这个热闹繁华的城市,为“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可知烘托出人物在陌生热闹城市的孤寂;表达效果上,有助于营造实际真切的环境,让读者体会到书中人物的感受。)
9.①要有自我觉醒意识,勇敢走出去,向前行就有可能摆脱原生态的贫穷。②前途未卜的奋斗路上,不惧怕,莫恐慌,要坚定、自信、果敢。③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选择后就要坚持、尝试。④孤独寂寞惶恐难安在所难免,要永葆初心矢志不渝,把命运握在掌心。⑤怀疑否定自卑会伴随在奋斗的征途中,要学会自我调适,不断战胜怯懦和畏惧心理,带着梦想追求不止,终会有成功的一天。(答对其中3点即可)
(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精神的能力。分析人物精神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精神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然而“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体现出尽管面对困难和未知,但仍旧要坚强地向前走去的精神,即要有自我觉醒意识,勇敢走出去,向前行就有可能摆脱原生态的贫穷;“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可知即使内心有孤独、迷惘,也绝不能向生活认输回去,即前途未卜的奋斗路上,不惧怕,莫恐慌,要坚定、自信、果敢;“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可知要有敢于面对困难拼搏的勇气,即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选择后就要坚持、尝试;“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然而他最终还是找到了机会,可见,要学会自我安慰,让自己为追求梦想而一直努力下去。)
10.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蛇分为两”主谓宾俱全,“两”指两截或两个部分,是“分为”的宾语,宾语后断开,而且高祖斩蛇是因为蛇阻断了道路,所以应为“道开”,排除A项。“曰”是表对话的词语,此处是高祖所说,说的内容包括“壮士行/何畏”,“乃前”是之后的行为,所以“何畏”后面要断开,排除B项。“拔剑斩蛇”是一个连动作,不能断开,排除D项。
句意为: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醉卧而眠。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职位最高的位置上”错误,“上坐”是指受尊敬的席位。
1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错误,实为奉承县令;“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错误,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
13.(1)单父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善”,友好,亲善,与……交好;“辟”通“避”,避开,回避;“家”,名词作动词,居住,安家.)
(2)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暗示高祖留下。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
(“阑”,将尽;“目”,名词作动词,以目示意,使眼色;“竟”,完毕;)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是县的别称,里属于邑)人,姓刘。高祖这个人,不拘小节,不愿干家里人的生产活计。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官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观看秦始皇出行,他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威风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功曹,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是个亭长,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称“贺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钱也没带。传报进去,吕公非常吃惊,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了上位,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暗示高祖留下。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打扫房间的妾。”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犯人到骊山服役,不少犯人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犯人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饮酒,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我从此也逃命去了!”犯人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蛇横在路上,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醉卧而眠。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妈妈夜间在那儿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妈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她点儿苦头吃,老妈妈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十分得意。那些跟随的人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
14.B “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至,“雷霆斗”也非“沉寂”。
15. ①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2分)
②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4分)
16.(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7.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不一而足”偏向于指种类很多,“不胜枚举”偏向于指数量很多,而语境中说的是古建筑中的“精品”,故应选用“不胜枚举”。第二空,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从横线前后文的意思看,前后构成转折关系,故应选用“然而”。第三空,纯朴:单纯朴实。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根据语境,此处用来形容的是建筑的风格,故应选用“古朴”。第四空,拍手称赞:忍不住地赞叹。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形容看到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痛快的样子。根据语境,应选用“拍手称赞”。故选C。
18.B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括号前“整个大佛殿规模较小”和括号后“整个大佛殿唐代风韵浓郁”的句式特点,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句式应为“整个大佛殿......”,据此可排除A、D两项。对比B、C两项,“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是对大佛殿建筑特点的总体概括,“由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是具体阐述,综合来看,B项更恰当。故应选B。
19.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分析画线句可以发现,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与“大佛殿内的细节”语序不当,根据前文中对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艺术造型的描述以及后文中“托起佛像的须弥座......砖雕”等细节描写,可知此处应将二者互换位置;二是“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水平的高低”搭配不当,“欣赏”不能与“水平的高低”搭配。分析四个选项,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C。
20.①苍蝇和我们亲近的时候在早晨 ②未尝不可以和他相安无事
③苍蝇飞起来绕了几个圈子。
21.①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苍蝇人格化,生动地表现了苍蝇的情态。(3分)②语言风格生动幽默,和上下文协调。(1 分)③结构上,与开头照应。(1 分)
22.作文
(1)命题意图
这则材料紧扣史实,贴合国情,关注热点,贴近高中生的实际,对学生来说应该有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激发写作兴趣,激起写作热情。
价值引领:考查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家国情怀、担当奉献精神,以及规划未来的能力等,体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2)材料部分
材料一共四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中的作用。第一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新篇章,第二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三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第四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将向新的征程挺进……
(3)写作指导:
1.要紧扣“党”“青年”“奋斗百年路”和“谱青春华章”四个要素;
2.主体三大步:
深入分析党的奋斗百年路中展现的可贵精神,及其对未来的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所应有的使命和担当、情怀和格局;
谈青年在伟大的新征程中,如何谱青春华章。
(4)参考立意
1.立足党的百年历史,青年要将个人奋斗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融合在一起;
2.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青年要有忧患意识;
3.牢记党的初心使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4.忆往思今,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青年要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勇担时代责任;
5.立足党的百年历史,青年要砥砺奋进,与时俱进,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