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4.4 物质的比热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以及变化的温度有关;
3.能够用比热来表示物质的吸热本;
4.知道水的比热较大,了解水的这一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热水与冷水的热传递现象,了解热传递的条件、方向和结果;
2.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进一步了解与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实验,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树立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养成勤于记录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1.?利用所学的比热知识,解释海陆温差这种现象,
2.?了解比热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
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难点:
能利用比热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的现象
教学准备:
器材:小烧杯、大烧杯、秒表、2只温度计、2只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石棉网、
水、砂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考考你】现有一杯开水,你能让它快速冷却吗?谈谈你的做法及理由。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热量
【活动】《物体的吸热与放热》,观察冷水与热水的温度变化。思考:
1、两杯水之间有没有热的传递,从哪里看出来?
2、在热传递中哪杯水放热,哪杯水吸热,为什么?
小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图片模型】介绍热传递过程
小结:热传递:①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②方向:高温→低温
??????????????③结果:温度相同。
【讨论】冬天我们在室外晒太阳取暖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温度如何变化?
【定义】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用符号Q表示。
【单位】以英国科学家焦耳命名,用符号J表示。1千焦 = 1000焦
【介绍】《生活中热量的一些数值》
强调:热量只发生在热传递过程中,是一个动态、过程量。不能讲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提问】
1、把一壶20 ℃水加热到50℃和加热到100℃,哪次吸热多?
2、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烧开,哪个吸热多?
小结: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例题】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一拿暖瓶,发现里面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烧水。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半壶水呢?为什么?
(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凉水呢?为什么?
【思考与讨论】
1、将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高于10℃低于90℃ ?
2、有人认为,90℃的热水和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对吗?为什么?
(二)比热
【提问】 夏日的太阳火辣辣的,走在沙滩上和海水中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转化】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测:①物质的质量 ????②物质升高的温度 ???③物质的种类
T:控制相同的环境、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火焰与石棉网的距离。
设计实验:
1、?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2、 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实验: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吸收(或放出)热量并不相同的。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砂石吸收的热量多。
【引入】比热容——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吸收(或放出)热量。
【介绍】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少的,比热较小。
【推导】不同的物质比热是不同的。水的比热大于砂石的比热。
【介绍】Q=cm△t
【思考】食用油的比热比水要小得多。若用煤气灶分别对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当水和食用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哪种物质的温度升高得较多?
小结:比热的实质:①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
②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
【检测】体温计中为什么用水银作测温介质?用水可以吗?
【解释】现在你能否解释为什么在盛夏炎日同样阳光照射下,河滩上的砂石灼热难熬,而河水却凉爽宜人?
S:①因为白天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②傍晚,水和沙子放出相同的热量,因为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
所以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提问】“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重要的应用。
【举例】
1、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2、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3、对秧田晚间灌水,白天放水
【知识梳理】
【练习】
?
三、课堂小结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呢?
??
上课教师修改:
?
【板书设计】
?
?
【作业布置】
1、作业本B本?P41-42
2、课时特训?P66-68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