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1疆域-行政区划
科目:地理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疆域与行政区划”是《标准》为中国地理设计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关于行政区划,《标准》要求熟悉各级行政区域单位在祖国的位置,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这是《标准》中唯一要求记住名称的“标准”,是教学上一个难点,其难不在于“深”,而在于“多而杂”,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知识,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具备了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学生处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需提供素材和情境,帮助学生过渡衔接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政区的分布特征,形成区域认知素养
综合思维: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由浅入深,由点及面,获取政区分布规律,培养空间观念。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政区最具特色自然、人文的特征了解,建立与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的联系,
地理实践力:动手在中国政区图上填名称,加强位置、轮廓和名称之间的联系与记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其名称和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导学案、填图、小组合作和游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增强国土意识,培养爱国情愫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的,围绕课程标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游戏竞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读图、填图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掌握复杂的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运镖终点”-“图像游戏”-“左邻右舍”-“刨根问底”-“谜语集锦”-“电视作业”这些环节让课堂活跃起来,个体与小组合作、老师与学生合作、师生与课本合作,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生动实在,形式不一样、内容不重复,中心只有一个-掌握34个行政区域单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轮廓
教学难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轮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镖终点”
在网购“三只松鼠”坚果背景下的地址栏里填写自己的地址
说出我国实行三级行政区划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到江苏省北京市,观察轮廓、位置,并说出与之相邻的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
以真实的日常活动为契口,挖掘发现生活中隐含的地理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所在江苏省和首都北京市为例,熟悉从点到面的记忆方法
以假乱真
观察有特殊形状的行政单位,研究轮廓与名称之间的联系,并在导学案上找出位置、填图,
从轮廓图片着手,静心读图,研究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左邻右舍
以“以假乱真”部分中识记的12个行政单位为基础,找它们周围相近的、对应的其他政区,并动手填中国政区空白图
查找政区图补全三个留白部分:面积最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小-西藏自治区,贵州。
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逐步熟悉其他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刨根问底
概括表格中每类简称的由来,并举例
通过分析概括简称的由来,初步熟悉简称的记忆方法
轻松一刻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语接龙和猜谜语两个游戏
苏、皖、沪、陕、云、湘、粤、冀、鲁、鄂
两个胖子(合肥)船出长江口(上海)带枪的人(武汉)千里戈壁(长沙)
夸夸其谈(海口)久雨初晴(贵阳)萤火虫亮晶晶(昆明)四季花开(长春)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电视作业
观看7:30的天气预报最后部分“主要城市天气预报”,思考这些城市的在哪里?是哪个省区的?
以趣味的课后作业,复习省级行政区划,获得成功的体验
板书设计
行政区划
省
江苏省
三级
县
南通市海安县
乡
雅周镇
教学反思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于“深”而在于“多而杂”,因此要充分利用读图、填图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教学内容串成一条线,相互之间存在逻辑联系,“运镖终点”情境导入,以北京江苏为范例,示范了学习方法过程,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以假乱真”“左邻右舍”环环相扣,一点到面的涉及了34个省级行政区划,从图片形象记忆过渡到相对位置的逻辑记忆,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降低记忆难度,是整节课的亮点精华所在。“刨根问底”“谜语集锦”
分别从理性和趣味的角度依次学习了简称和行政中心。各个环节形式不一样,内容不重复,活动就像助推器,学生动手又动脑,一切只有一个中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划。
最后通过电视作业的课外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