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1地形和地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1地形和地势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29 20: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主要方法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但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围绕这种关系步步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
设计思路: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同学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通过对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学习,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精神,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2、
能力目标:(1)、通过运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和我国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对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分析得出我国地势和地形特征以及该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即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用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中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师:展示课件《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江南丘陵》《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图片。
生:阅读景观图片。
(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首先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师:展示课件《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
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请同学说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三大地形区海拔大致为多少米?
生:青藏高原为3000米以上、黄土高原1000—2000米、华北平原200米以下。
师:根据上述三地的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生: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
生:呈阶梯状分布。
师:展示课件《中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
生:阅读剖面图,验证自己的推测。
师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
师启发:(1)读图思考: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
生1: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生2: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生3: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多在500以下。
师启发:(2)读图思考:每一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
生1: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
生2: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生3: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师:展示课件。《东北平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的景观图片。
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直观,学生通过读图便轻松回答,所以进展较快,教师只做简单总结即可。)
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对我国地势特点进行评价。学生分成四组讨论。
师:从三个方面启发。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部对河流流向、气候有什么影响?
生1: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
生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丰沛的降水。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生:落差变大,水能资源丰富。
(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有什么影响?
生:一方面,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二、地形复杂多样
过渡:我国地表高低起伏很大,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岭、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师;展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
生:阅读地图找出五种地形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
师启发:与日本、美国等国进行比较我国地形有何特点?
生: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师:讲解山脉走向的概念。(板图演示)
生:阅读地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师:展示课件。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各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不同走向山脉名称。
生:阅读《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完成第26页活动题。
过渡:每一种地形内部,地貌景观差异也很大,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地形复杂的程度,也给各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师:提问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民居有什么特点?
生: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是人们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结果。
师:展示课件。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云贵高原的梯田。
(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生:阅读课文第26页的阅读材料。
师: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
生:越来越小。
三、山区面积广大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式多种多样,那么你们知道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
师:展示课件。《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
生:阅读《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绘制出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师:指导学生先计算所对应的圆心角,再选择相应的颜色标记在图上。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
生:通过数据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师: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思,得出结论。
师: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开发和保护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师:展示课件,《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进一步了解山地灾害的危害。
板书:
地势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主要方法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但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围绕这种关系步步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
设计思路: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同学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通过对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学习,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精神,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2、
能力目标:(1)、通过运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和我国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对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分析得出我国地势和地形特征以及该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即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用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中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师:展示课件《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江南丘陵》《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图片。
生:阅读景观图片。
(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首先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师:展示课件《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
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请同学说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三大地形区海拔大致为多少米?
生:青藏高原为3000米以上、黄土高原1000—2000米、华北平原200米以下。
师:根据上述三地的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生: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
生:呈阶梯状分布。
师:展示课件《中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
生:阅读剖面图,验证自己的推测。
师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
师启发:(1)读图思考: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
生1: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生2: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生3: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多在500以下。
师启发:(2)读图思考:每一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
生1: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
生2: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生3: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师:展示课件。《东北平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的景观图片。
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直观,学生通过读图便轻松回答,所以进展较快,教师只做简单总结即可。)
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对我国地势特点进行评价。学生分成四组讨论。
师:从三个方面启发。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部对河流流向、气候有什么影响?
生1: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
生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丰沛的降水。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生:落差变大,水能资源丰富。
(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有什么影响?
生:一方面,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二、地形复杂多样
过渡:我国地表高低起伏很大,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岭、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师;展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
生:阅读地图找出五种地形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
师启发:与日本、美国等国进行比较我国地形有何特点?
生: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师:讲解山脉走向的概念。(板图演示)
生:阅读地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师:展示课件。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各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不同走向山脉名称。
生:阅读《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完成第26页活动题。
过渡:每一种地形内部,地貌景观差异也很大,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地形复杂的程度,也给各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师:提问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民居有什么特点?
生: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是人们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结果。
师:展示课件。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云贵高原的梯田。
(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生:阅读课文第26页的阅读材料。
师: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
生:越来越小。
三、山区面积广大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式多种多样,那么你们知道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
师:展示课件。《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
生:阅读《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绘制出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师:指导学生先计算所对应的圆心角,再选择相应的颜色标记在图上。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
生:通过数据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师: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思,得出结论。
师: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开发和保护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师:展示课件,《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进一步了解山地灾害的危害。
板书:
地势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