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
(2)学习集气瓶的使用,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二、学习过程
让我们“屏住呼吸”感知不呼吸的身体能坚持多久吧···
1.【议一议】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哪些,他们所含的成分相同吗?
2.【猜一猜】人一吸一呼间气体哪些成分在发生变,如何变化的?
;
;
;
3.【设计家】根据课本P14信息,设计你猜想结果的验证方案。
目的
设计方案
依据
提问:
(1)方案中对集气瓶有何要求?
(2)澄清石灰水的量要求如何?
(3)在验证氧气含量多少的时候用带火星的木条还是燃着的木条?
4.【操作家】带着你的方案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开始实验吧!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步骤1:(1)利用排水法采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2)用玻璃片盖好两瓶空气。
步骤2:分别向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滴入相同滴数的石灰水,并且振荡。
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
步骤4:取两块干燥洁净的玻璃片,向其中一块吹气,并与另一块对比。
5.【思一思】
(1)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什么?
(2)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谈一谈你有那些收获?
(3)以上三组实验在设计方法上有哪些类似之处?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概括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环节吗?
三、课堂反馈
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 )
A.模仿 B.对比 C.推理 D.假设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 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②①
3.某纪念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 “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4.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5.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 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 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 )
A.实验 B.假设或猜想 C.观察 D.得出结论
8.设计小实验:如何验证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参考答案】
课堂反馈:
1、B 2、B 3、A
4、B 5、A 6、D
7、B
8、将纸点燃后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若烧杯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然后迅速将烧杯到过来,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