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近 代 化 的 探 索
【单元教材分析】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单元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记住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基础知识。
理解:洋务运动背景、成效、弊端;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新在哪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对面对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习关于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以及其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2、导入新课:本节课主要复习: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
二、知识梳理:
1、洋务运动:
背 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
时 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 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目 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口 号:“师夷长技”,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 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培养人才(京师同文馆)。
结 果:失败(标志: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性 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意 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附 表: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第一) 1861年 安 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年 上 海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 1866年 福 州 左宗棠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最大) 1872年 上 海 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湖 北 张之洞
汉阳铁厂(第一) 1890年 湖 北 张之洞
2、戊戌变法:
背 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半殖民地程度,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时 间:1898年6月-9月。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目 的:君主立宪,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序 幕:公车上书(1895年)。
内 容:光绪帝颁布变法会,见课本33页。
结 果: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意 义: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辛亥革命:
组织基础:1905年的中国同盟会。
时 间:1911年
领 导 人:孙中山
目 的:民主共和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简单经过: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结 果: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意 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制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讨 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是怎样看待的?
4、新文化运动:
背 景: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入中国。袁世凯尊孔复古。
标 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胡 适。
口 号:“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矛 头:孔 教。
内 容: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 价: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 限: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倾向。
三、活动探究:
1、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学习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近代化探索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2)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4)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板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技术、军事器物。 地主阶级。
二、戊戌变法:制度(民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
三、辛亥革命:制度(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先进知识分子。
【教学反思】
无 为 县 福 渡 初 级 中 学
教学开放日教案
地 点:九(1)班
科 目:历 史
课 型:中考复习
授 课 人:施 文 群
时 间:2012年4月6日
听课事由:2012年福渡初中教学
开 放 日
时 间:2012年4月6日第三节
学 科:九年级历史
课 型:中考复习课
地 点:九(1)班
授 课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