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六:光合作用(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六:光合作用(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30 09: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考点六: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1
、海尔蒙特实验:
实验结论: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0.057kg
74.5kg
2、普利斯特利实验
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
3、英格豪斯??
实验结论:
4、瑟讷比埃
?
实验结论:
5、索绪尔??
实验结论:
6、萨克斯??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植物在光下吸收CO2,释放O2。
植物在光下消耗水。
淀粉(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探索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
(一)
萨克斯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暗处理:置于暗处24小时
(目的
:使绿叶中的淀粉耗尽和运走。)
2、遮光:
叶片的遮光部分起对照作用。
3、光照:将植物置于光下2~3小时。
4
、脱色
叶片:黄白色
酒精:绿色,

(目的:脱去叶绿素,避免干扰)
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脱色结束后,酒精变绿色,叶片变黄白色。
5、染色
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滴加碘液染色(淀粉遇碘变蓝)
6、观察
观察前先冲洗多余碘液。
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见光部分:变蓝
遮光部分:不变蓝
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水中加碳酸氢钠的作用是:
增加水中CO2的含量。
(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三):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白色边缘:
绿色部分:
暗处理、光照、脱色、漂洗、染色、观察
现象
白色边缘:
绿色部分: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不变蓝
变蓝
注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淀粉是在叶绿体中合成的。
(实验组)
(对照组)

NaOH溶液


现象:
甲组叶片变蓝
乙组叶片不变蓝
(四):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注意:①氢氧化钠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
实验过程:暗处理、光照、脱色、漂洗、染色、观察
三、叶是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观察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
角质层
表皮(保护)
不易透水
保卫细胞
下表皮
气孔
保卫细胞
表皮细胞
半月形
有叶绿体
无叶绿体
失水→关闭
细胞:
吸水→打开
气体交换
水分散失
气孔较多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叶肉
(光合作用)
叶脉
(支持、运输)
圆柱形
叶绿体多
排列紧密
不规则
叶绿体少
排列疏松
导管
筛管

无机盐
有机物
网状脉
平行脉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及意义
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淀粉+氧气
原料
产物
条件
场所
2、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化: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能量转化:光能
转化成
化学能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4、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合理密植;
立体高效种植;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延长光照时间等提高产量。
5、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平衡
巩固练习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壁
D.细胞核
2.严重干旱时,会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
作用的角度来看,表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阳光
B.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和氧气
D.光、叶绿素和水
A
B
B
4.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h,选择一片绿
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
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
2h-4h,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
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5.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茂盛的林子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D
C
6.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7.某晴天的上午,小霞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午打开口袋时,迅速把一
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
燃了,说明袋内有较丰富的

这是
的结果;
(2)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
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
支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
内的
较丰富,这是
的结果。
B
氧气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8.如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
片C处变成了
颜色;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
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
物是
;叶片A处不变
蓝的原因是

(3)B、C构成一组对照
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黄白
淀粉
无叶绿素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考点1】
探索光合作用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
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
叶片中的
耗尽和运走;
(2)选择遮光:叶片的遮光部
分起
作用,这样的实验

实验;
(3)脱色: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的作用是

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
后,酒精变
色,叶片变
色。
对照
淀粉
对照
将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防止酒精煮沸溢出
绿
黄白
(4)染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
,观察颜色变化;
(5)从实验中可得出,叶片的照光部分遇碘变
色,而遮光部分
,证明了叶片在光
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而
是绿色植物
制造有机物的必备条件。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瑞士科学家谢尼伯通
过实验发现,浸入水中
的绿色植物(如金鱼藻),
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助燃气体。
(1)清水中加入适量碳酸氢钠的作用是

碘液

不变蓝
淀粉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待金鱼藻表面冒出气泡后,用试管收集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或卫生香伸入试管后,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

3.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
用是

(2)实验前,将枝条放
在黑暗处2h-3h的目的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叶片中淀粉耗尽运走
(3)光照后,从两个装置中分别摘取一片叶片,脱色滴碘,装置一的叶片
色,装置二的叶片变
色,这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科学家进一步证明了,水和
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检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把一银边天竺葵放在太阳光下照射2h-3h后,摘取一叶片,脱色滴碘出现的现象是:银边的部分
色,而绿色的部分变
色。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只有含有
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不变蓝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不变蓝

叶绿素
叶绿体
【考点2】
叶片的结构
5.叶是进行

的主要器官。
6.叶片的结构
不同植物的叶片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


组成;
①表皮可分为
表皮和
表皮,有透明不透水的
,可防水分过多地散失,起到保护的作用。有
,它是由两个半月形的
(绿色的)围成的,是

门户,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多;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表皮
叶肉
叶脉


角质层
气孔
保卫细胞
气体交换
水分散失
②叶肉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精密,含叶绿体较

(接近下表皮)细胞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

③叶脉:由
(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和
(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组成。
【考点3】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7.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转变成储存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海绵组织

导管
筛管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8.光合作用表达式

9.光合作用的两种变化(实质)
(1)
转变:
(如水和CO2)变成
(如淀粉);
(2)
转变:
能变成
能;
10.
意义
(1)为植物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为动物和人提供
来源;
(2)为动、植物和人的生活提供必需的
来源;
(3)为动、植物和人的呼吸提供了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

的相对平衡;
物质
无机物
有机物
能量

化学
食物
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