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洱海月夜图
2
走月亮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什么是走月亮?
鹅
卵
俗
跃
穗
镀
埂
烁
é
luǎn
sú
yuè
suì
dù
ɡěnɡ
shuò
会认字
鹅卵石
风俗
跳跃
稻穗
镀亮
田埂
闪烁
é
luǎn
sú
yuè
suì
dù
ɡěnɡ
shuò
会写字
táo
kēnɡ
qiān
wā
é
tián
luǎn
zhuānɡ
jià
táo
sú
dào
yuè
shú
pú
多音字
zài
载
运载
载歌载舞
运用:长征系列运载(zài)火箭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是值得载(zǎi)入史册的伟大壮举。
zǎi
记载
载入史册
秋天的一个夜晚,
在苍山洱海旁,
“我”和阿妈
“走月亮”。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谁走月亮?在哪里走月亮?
找出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课文讲解
“我”和阿妈在哪些地方走月亮?
“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1.订正预习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
“我”和阿妈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课文讲解
月光下的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排比
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增强了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
课文讲解
阅读第4—5自然段,思考问题:
(1)“我”看到了哪些景物?
(2)这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还想到了什么?
课文讲解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
流着
溪水在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漂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
抱着
拟人
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水塘、月亮和我们形成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
课文讲解
阅读第6—7自然段,思考问题:
“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课文讲解
秋虫唱歌,夜鸟拍翅膀,沟水汩汩
拍
汩汩
听到
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
低着头
看到
果子的甜香。
甜香
闻到
一派丰收的景象
课文讲解
第6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先介绍修路?这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从作者的回忆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先介绍修路,体现民风淳朴。这段文字先写了秋虫、夜鸟、鱼儿,接着描写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然后详细描写了稻田,回忆了过去在稻田里的有趣活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风景、生活的热爱。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想到白天和妈妈一起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晚上还和妈妈一起去走月亮,真快乐!
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想象:果园、菜地、稻田还可能有我哪些美好的记忆?
哦,阿妈,白天你在菜园
,而我,
。
哦,阿妈,白天你在菜地
,而我,
。
哦,阿妈,白天你在稻田
,而我,
。
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优美生动?
(1)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2)秋虫唱着,夜鸟扑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你们在什么时候,在哪些地方见过月亮?和谁在一起呢?又做过什么呢?
结合生活经验谈感悟: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
只要能和妈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感到幸福、快乐。
知识延伸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走月亮
月亮升起——明亮柔和
照亮万物
走在溪边——溪水流香
水塘抱月
走在田埂——果香四溢
丰收在望
浓浓亲情记心田
家乡月夜美如画
走着走着——秋夜美丽
幸福温馨
1.
完成“写作要素”板块“展示台”内容。
2.
完成随堂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