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功能,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信息化环境
多媒体设备一套
补充教学资源
Ppt课件、练习纸、计算器等
前置作业(可选)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支撑
(环节上可选)
设计意图
环节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完美,基督教,医院,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出示提示四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知错就改,小巧,学习用品,计算工具)
出示了提示四后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生3:我猜是十。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生3:计算器。
课件分别展示四个提示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意图: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了学习的专注力。
环节2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
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
用完后呢?
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让我们再显身手,拿出计算器和学习工具。把得数写在练习纸上。
交流得数
师:你有什么感受?
重点讲解“816×
68
÷
27
”是怎样输入的
?
5、“比一比”用计算器计算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出色,我们来一次计算比赛如何?
问:你为什么这么快?
师:你们看出来了吗?
是哪几题呢?
小结:是啊,能口算的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解决实际问题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知道一年要浪费多少水吗?
读完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说
生1:ON键。
生2:OFF键,指出关机键。
生3:等号键
生4:计算器计算的便捷,是我们的好帮手。
生5:因为有几题可以口算的。
生6: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
生7: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依次出示课件中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课件同事强调出示该键。
课件强调出示按键。
(课件出示
38
+
27
=
30×18
=
)
课件出示书上第101页的“试一试”
课件出示题目
25
×4
125×8
618×0×625
课件出示: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
浪费(
)千克的水。
(365×12
=4380
千克)
意图:开门见山,首先介绍计算器,从了解计算器开始教学,有的放矢。
意图:让学生试一试,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精神。
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环节3
探究规律,灵活运用
1、
师:想不想继续接受挑战?
问:观察式子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
问:那么它们的积和乘数142857有什么关系呢,先计算,再交流。
2、教学“1111111×1111111=”
师:数字1也给大家带了一道难题,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
学生计算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是吗?
指名说遇到的困难。
指出:是啊,显示器上显示了错误的标志,即使显示了一部分数字,也是不准确的。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呢?
交流得出:找规律
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指名说得数,观察这些算式得出规律。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1111111×1111111=”的积怎么填了吗?
指名说。
师:你有没有想说的
?
3、课件出示
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规律
师:再让你用9写几个这样的等式,你会吗?
展示两位学生的式子。
小结:同学真棒,已经会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
学生交流。
全班交流得:积都是由乘数142857里的数字组成。而且还有回文的特征。
生:计算器也有不足的地方,人脑更胜一筹。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
意图:用计算器挑战难题,在方便的计算的同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数学规律。
环节4
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
师:同学想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吗?
课件出示图片和配音文字。
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
学生发言。
环节5
总结: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最想对计算器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生:计算器你也没有啥了不起,你再厉害,还没有人脑厉害。
课堂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
板书设计思路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反思
计算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使用计算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中,如果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就显的单调,枯燥无味。所以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渗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解决问题意识、发现规律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在揭示课题以后,跟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实际使用价值。这样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出发,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机上面的按键和功能,教师做适当的补充。重点介绍开机键和关机键(ON键和OFF键)。在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计算方法以后,我就把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际问题抛向学生。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来一次亲密接触,触动学生的思维的神经,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巧设比赛,感受多样化计算。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学生能够熟练利用计算器,体会到了计算器的便捷以后。我巧设一次计算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有直接口算、估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让学生能正确看待计算器。真正学到了本领,而不被计算器这一工具所束缚自己的思维。
发现规律,挑战极限。
在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根据教材意图把题目一步一步出示给学生,我在处理这一环节上,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1111111
×
1111111=
”然后让学生先计算,遇到计算器不能显示的情况下,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用规律来解决。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