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9 有趣的乘法计算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9 有趣的乘法计算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30 14:2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你们能熟练计算吗?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当中还有不少有趣的规律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学习有趣的乘法计算。
揭示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两位数乘11
出示24×11、53×11、62×11
师:同学们,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两位数乘11)
出示要求:用竖式计算这三道算式并把所得到的积的每一位和两位数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所说课件展示比较的过程。(学生自己尝试归纳、表述,教师结合学生所说进行指导。)
积个位上的数,是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
积百位上的数,是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
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
指名说、互说。
师归纳小结:如果把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叫做头,那个位上的数叫做尾。我们可以给刚才的发现编个口诀:头是头,尾是尾,头尾相加在中间。
生齐读口诀。指导生用手势表示。
抢答: 23×11、32×11、43×11、25×11、54×11、16×11、11×36、11×72、64×11 教师选择几道题目让学生验证。
师:咦?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用竖式验证一下你的结果并和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得出此规律成立,如果头尾相加满十就向头进一。
抢答:59×11、84×11、96×11
(9)师:同学们,有了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算起来怎么样?还要打草稿吗?是的,以后咱们遇到这样的题目,算起来又快又正确。这类题的规律是:(生齐说)
2.头同尾合十
(1)出示:22×28 35×35 56×54
师:同学们,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位数的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像这样的算式叫“头同尾合十”。
(2)出示要求:用竖式计算这三道算式并把所得到的积和两个两位数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拨:积的末两位与两个乘数有什么联系?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4)集体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所说课件展示比较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说清楚所发现的规律:个位相乘是积的末两位,十位相乘后加十位就是末两位前面的数。
(5)抢答:15×15、43×47、36×34、45×45、73×77、68×62、69×61
教师选择几道题目让学生验证。
师:咦?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6)用竖式验证一下你的结果并和同桌交流。
(7)集体交流得出此规律成立,如果个位相乘的积是一位数就要用0来占位。
师:同学们,有了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算起来怎么样?还要打草稿吗?是的,以后咱们遇到这样的题目,算起来又快又正确。它的规律是:(生齐说)
(8)运用规律完成练习(比较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追问:为什么它们的积相差1?你还能说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回顾、反思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仔细观察、细心比较,发现规律;发现的规律一定要进行验证;用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能算得又对又快。)
检测:
54×11 26×11 32×11 37×33 82×86
93×11 71×79 76×11 91×99 11×48
课外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探讨了两位数乘11和“头同尾合十”的积的规律。其实,在乘法计算中还有很多呢!大家还可以用今天的方法自我探索其他一些特殊现象(45×99、35×999、123×11、63×4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