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翠竹中学2011-2012学年九年级新课结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翠竹中学2011-2012学年九年级新课结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7 12:0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注意事项:
试题共三部分,共7页,计20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清明节所在的春天犹如生命的初起,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既怀念已shì( )的先人,也期待来年的新生活。人们带着珍重和憧( )憬的心情迎接清明节,坦然面对生与死这个恒( )久的主题,于是清明节拥有了无限的传chénɡ( )力量,超越节气的局限,在春日huàn( )发生机。
(《清明生命的春颂》摘自《文明》)
2.默写。(6分)
⑴ ,西北望,射天狼。
⑵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⑶采菊东篱下,     。
⑷山重水复疑无路,     。
⑸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杜甫从自己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火热的希望,道出“     ,     ”的伟大理想。
3.选出对名著《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常用对比手法。如《无常》通过白无常和黑无常的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辛辣的讽刺是《朝花夕拾》语言的一大特点。如《藤野先生》中,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
C.《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狗猫鼠》中,鲁迅先生仇猫的原因其中就有: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二)运用(共10分)
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 处)(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记得小时候,我像个开心果,成天乐呵呵的。②虽然没有什么高级玩具,所以爸爸妈妈天天陪着我,给我讲故事。③星期天我们一家子还会骑着自行车去河边玩。④爸爸用鱼竿钩鱼,我用渔网捕鱼,而妈妈偎在爸爸身边,拿一本书,静静地坐着。⑤等到中午就铺上塑料布,把带来的东西一股脑摊在上面,开始野餐。⑥晚上,玩了一天的我独自坐在写字台旁补作业。⑦那时,星期天的有父母陪伴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
5.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你曾接触到这些我国古代文化名人: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范仲淹、文天祥。某同学结合这些人物拟写了一幅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帮他修改,并从上述人物中另选一位,结合他的经历和作品,创作一副下联。(3分)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滁州宴游欧阳修与民同乐
修改:
创作:
6.快递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近几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快递行业业务量也迅猛增长,但快递服务在给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同时,种种问题也凸显出来,相关的投诉不断增多。阅读“2012年315晚会征集令10号”中列举的现象,请用简要语言概括快递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具体表现。(4分)
材料一:网购了个手机,收货时快递员不让验货,说只负责外包装完好,其它的不管,回家发现手机外壳有严重的划痕。
材料二:家里给我快递了14只桂花鸭,到货后只剩9只,煮熟的鸭子‘飞’了?真是长见识了!
材料三:给我朋友快递月饼,中秋节都过半个多月了才送到,月饼都快长毛了。
材料四:给我爸妈寄了蚕丝被,可送快递的不送上楼,非让他们二老到街角去取,老人家都快八十岁了啊。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课文《雪》中的片段,完成7—8题。(5分)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作者把江南的雪景描写得美艳滋润,表达了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B.朔方的雪冰冷坚硬、蓬勃奋飞,是鲁迅顽强奋战、毫不退怯精神的传神体现
C.作为一位南方出生的作家,作者更喜欢南方的雪,因此用更多的篇幅描写江南的雪景。
D.朔方的雪象征了孤独斗争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意志,作者对此更为赞赏。
8.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并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分)
(1)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2)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二)阅读《冬日看海人(节选)》,完成9—12题(14分)
①我偶然遇到一位来自大西北小镇里的小学教师,猛看上去他似乎已然年过半百,因为他脸上有那么几条很长也很深的纹路,并且头发也花白了。可是,跟他交谈时,他那双眼睛却闪烁出很有劲的光芒,使我又觉得他实在还很年轻。
②他是从海边归来的,即将再坐火车,回到他那个离大海非常遥远的小镇。他告诉我,许多年前,他们那个小镇还没通电,可是他在教学生的课文里,总是不断地提到电,举凡电灯呀、电话呀、电车呀……学生们常问道:“老师,那电究竟什么样?”他很惭愧,身为人师,却眼界狭隘,连真的电灯都没见过。
③有一天,是放假的前一天,当又有学生问道“电灯究竟什么样”时,他便下定决心。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便揣上干粮往100多里外的县城走去,他足足走到那天深夜才抵达县里。在县教育局门口,当看到屋顶那闪亮的电灯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路过的人或以为他是坏人,或许为他是个疯子。
④第二天县教育局局长亲自带他见识了电话、电唱机、电熨斗什么的,又请他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送他走的时候,又送给了他一只电灯泡。那只电灯泡,后来成了他课堂上极其珍贵的教具,一直被他保留到若干年以后,直到他们那个偏远的小镇,终于也通了电。
⑤可是,这两年常有学生问他:“老师,大海究竟什么样啊?”他总是耐心地向学生们形容。然而,他的经验并不超过学生……于是他决心亲自来看看大海。当他在县城教育局宣布这一壮举时,连局长也很羡慕,因为那已年近花甲的局长,也从未见过真正的大海。
⑥他为什么不是在暑假时,而是在寒假时跑来看海。那原因很简单,冬日看海是可以省很多钱,也省很多事的。并且,他两眼闪着异样的光,对我自豪地宣布,冬日的大海别有一番雄奇的景象。
⑦他说这十来天里,他把冬日的海景看了个够,从各个角度看,在各种光线下看,从容地看,哼着歌看,甚至跳着舞看……他把我也说得羡慕起来,不仅是羡慕,甚至是嫉妒,因为我虽然有很多次夏日观海的经历,可是,却还根本没有过冬日观海的体验。仅从这一点上说,我的人生,便没有这位西北高原小镇的小学老师丰富多彩了。
⑧冬日观海的人离开了这座城市,坐着硬座车回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了。他没有在这里久留,他说一来他没剩多少钱了,二来他圆了看大海的梦,也就心满意足了。
⑨我只是偶然见了他一回,他走后,我甚至已不大能形容出他的相貌了。唯有他那闪亮的眸子,还有那一身大海的气息,长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警悟:每一个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着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闪烁出童话般美丽的灵光。
9.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冬日看海人的敬业?(4分)
10.②—④节插叙山村教师二十年前步行百里去看电灯一事,分析其作用。(3分)
11.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冬日看海人眼中的光芒,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冬日看海人眼神的理解。(4分)
(1)跟他交谈时,他那双眼睛却闪烁出很有劲的光芒,使我又觉得他实在还很年轻。
(2)他两眼闪着异样的光,对我自豪地宣布,冬日的大海别有一番雄奇的景象。
12.阅读下面雷锋日记,联系文章,写出你对爱岗敬业的理解。(3分)
1962年1月16日
  今天下了大雪,刮着刺骨的北风。为了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开得动,我和韩玉臣同志主动到车场保养车辆。双手拿着冰冷的工具,调整和修理铁的机器,的确冷得很,有时手拿着铁的机件,就把手和机件粘在一起了。特别是双手伸到汽油里去清洗机件,更把手指冰得好像针扎一样,我真想去烤烤火。可是,一想起连长在军人大会上的报告:“在三九天里保养车是一个艰巨的战斗任务,过硬的功夫是在冰天雪地里锻炼出来的。”我感到有一股暖流立刻传遍了全身,觉得有了无穷的力量,打消了烤火的念头,继续清洗机件。经过8个多小时野外苦战,终于把汽车保养好了,虽然手冻裂了口子,但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技术。
(三)阅读《植物的彩色智慧》,完成13—15题(9分)
①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像充满灵感的画家,把或灰或黄的大地装扮得五颜六色,生机盎然。不过,植物在大地上“涂抹色彩”可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表达感情,而是为了更好地在这个可爱的地球上生存和繁衍下去。
满眼绿色竟是植物的“残羹冷炙”
②如果,让大家选择一种代表生命的颜色,相信99%的人都会选择绿色。古今诗人、作家都将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送给了这抹绿色。然而此刻,绿色的主人们肯定会在一旁暗自发笑,因为这抹浸透了生命礼赞的色彩不过是植物吃剩下的“残羹冷炙”。
③挂在天边的彩虹告诉我们,太阳送来的白光实际上是一道七色光组成的大拼盘。而挑食的绿色植物只对其中特定的光感兴趣。这是因为,植物叶片中负责吸收光能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只会捕捉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只会捕捉蓝光,而那些无人问津的绿光就被叶片反射回来,或者透射过去。植物不吃“没有营养”的绿色光,所以我们的世界变成了绿色的世界,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当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不喜欢绿光,生活在海水里的红藻就对黄绿光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它们体内吸收光能的物质是藻胆蛋白,“吃掉黄绿光,反射红光”,让红藻穿上了红色的外套。
招蜂不引蝶
④春天,每朵鲜花都在尽可能展示自己的美丽,吸引传粉动物,利用这些搬运工把花粉运到其他同种植株的柱头上,完成一年一度的“人生大事”。一时间,百花齐放,蜂飞蝶舞,好不热闹,招蜂引蝶成了植物的头等大事。不过,要是所有的花朵都既招蜂又引蝶,传粉者身上的花粉就会混成一锅粥——油菜花的花粉被搬到桃花的柱头上,而桃花的花粉又占据了苹果花的柱头,结果绝对不会是上错花轿嫁对郎那般浪漫的爱情故事,只会造成花粉和胚珠的双重浪费,这是各种植物都不愿意看到的。除了错开花时,最重要的解决手段就是让每种植物雇用各自特定的传粉者,做到招蜂不引蝶。不同动物对颜色的喜好不同,比如蜂类喜欢黄色和蓝色,鸟类喜欢红色,蛾类喜欢白色,所以花朵会针对传粉者释放特定的颜色信号。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利用传粉者的一些小嗜好,加强它们在传粉工作中的专一性。黄色的腊梅为喜欢闻香的蜂类准备了香甜气味作为导航标志。没有丝毫气味的红色芦荟则准备了大量花蜜,因为它们的鸟类传粉者需要更多食物,但鸟儿的鼻子却很不好用。虽然这样的分类导航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传粉的质量。
红苹果,绿苹果?
⑤和苹果一样,很多果实最初是绿的,长大了是红的或者黄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同颜色实际上代表了果实不同的心声:
⑥绿色——别来骚扰我。这时种子还没有发育成熟,为了保护这些未来的植物。保持绿色,可以让果实尽可能地躲在绿叶当中。不仅如此,果皮中存在大量产生酸涩口感的有机酸和醇等物质,防止动物“偷嘴”。
⑦红色——快点带我走吧。这时,果实中的种子已经发育成熟,需要离开母株寻找新的家园。所以改换了鲜艳的花青素外衣,引诱动物来传播种子。与此同时,果皮中的有机酸和醇合成了芳香的脂类化合物,另外,果皮中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糖类,进一步增加了果实的诱惑力。
13.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植物有哪些彩色智慧?(3分)
14.下列最能体现作者严谨科学态度的选项是(2分)    【 】
A.挂在天边的彩虹告诉我们,太阳送来的白光实际上是一道七色光组成的大拼盘。
B.一时间,百花齐放,蜂飞蝶舞,好不热闹,招蜂引蝶成了植物的头等大事。
C.当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不喜欢绿光,生活在海水里的红藻就对黄绿光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它们体内吸收光能的物质是藻胆蛋白,“吃掉黄绿光,反射红光”,让红藻穿上了红色的外套。
D.不同颜色实际上代表了果实不同的心声。
15.本文形象生动,富有情趣。以小标题“满眼绿色竟是植物的‘残羹冷炙’”和“招蜂不引蝶”为例简要分析。(4)
满眼绿色竟是植物的“残羹冷炙”:
招蜂不引蝶:
(四)阅读《愚公移山》和《为学》(节选),完成16-19题(12分)。
甲文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文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②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④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 ②之:到,往,去。 ③恃:凭借。 ④顾:难道,反而。
16.解释加点字词的文中意。(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何苦而不平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贫者语于富者曰
(5)越明年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8.东晋学者张湛对甲文第②段“北山愚公者”一句的点评是“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结合文章,分析张湛为什么说愚公“未必非智也”。(2分)
19.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仅要立志,更要不畏困难,付之行动。
B.甲乙两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阐明主旨。
C.甲乙两文用虚构的故事反映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神态描写。通过“河曲智叟亡以应”,我们可以想像到智叟理屈辞穷的狼狈;“富者有惭色”,写出了富僧的无地自容的表情。
三、作文(共60分)
20.请以“周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