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北师大版2012年中考复习提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轮复习:北师大版2012年中考复习提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7 12: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1)时间: 年12月;地点: ;
(2)主要内容:①确立 、 的指导思想;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建设上来和实行 的重大决策;③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4)伟大意义:是建国以来 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 的正确道路。
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
(1)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进行,在土地 制基础上实行 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
(2)最早实行的地区:安徽省凤阳县 村;
(3)包产到户的意义:把农民的责、 、利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的 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4)从中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中得到的启示: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 发展的需要;②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6、对外开放:
(1)创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5个:1980年设
,1988年设 省(最大的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 年开放;
(3)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85年) 三角洲、 三角洲、闽东南地区、 地区;
(4) 新区:1990年开放;
(5)对外开放的格局顺序: —— —— ——内地。
(6)经济特区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7、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体制;
(2)改革的依据: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 若干问题的决定》;
(3)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 制度;
(4)改革先进典型: ;
(3)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实行 制、 制。
(4)劳动就业方针:“劳动者 就业、 调节就业、 促进就业” (5)劳动就业观念;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实行 。
(6)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保障了社会安定,推动了社会发展。
18、改革开放的两个春天:
第一个是邓小平1980年开始建立 ;
第二个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
19、文革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重大进展):
(1)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作用)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刑法》 ;《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 ;上述法律颁布的作用:初步建立起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框架。
20、邓小平理论:
(1)提出: 年9月,中共 大上首次使用这个科学称谓。
(2)提出的意义:它成为指导我国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21、归纳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思想主题及作用:
孙中山:三民主义-----救国;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建国;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富国;
22、“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提出者: (最先针对 问题提出来)。
(2)内容(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 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 制度。
(3)成功运用:
①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年 月 日收回香港,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②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 月 日收回澳门,设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
(4)港澳回归原因:“ ”方针的正确运用;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对台方针: ,一国两制;
(2)交往原则:相互 、互补互利;
(3)初步形成的局面: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4)和平统一的条件: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
(5)趋势:海峡两岸统一是 所向, 所趋,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4、外交成就:(1)20世纪90年代(3个):
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③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1989年成立),提出了的
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2)21世纪初(2个):
①2001年中国在 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②2001年中国加入 (WTO---1995年成立)。
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中国 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5、新中国科技成就:
(1)1973年, (“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第一代 水稻,被称为“ ”(意义)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2)1986年3月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即“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七个前沿领域)。
(3)20世纪80年代以来, 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26、新中国教育成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目的: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2)内容: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3)重大举措:
①普及 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
②发展高等教育( 年底恢复高考);
27、新中国文艺体育成就: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长篇小说:《 》、《 》、《 》、《 》等;塑造很多英雄人物形象。
(2)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设立 文学奖;1991年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工程”;
(3) 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金牌 的突破(许海峰射击---第一个奥运冠军),共夺得金牌15枚。
(4)1959年, 首次获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5)1956年,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新中国打破 纪录第一人。
28、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1)衣----穿得潇洒;
(2)食---吃的有营养;
(3)住---住的舒适;
(4)行(交通)----行的方便;
(5)用---用的称心。
由此得到的认识:改革开放好;中共领导的正确伟大;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要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