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30 20: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题组
 探究速度的变化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斜面应保持    (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
(2)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停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v2=    m/s;从以上结果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在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图1
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图2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项目
甲至乙
乙至丙
甲至丙
路程
s1=  cm?
s2=64.0
cm
s3=90.0
cm
时间
t1=2
s
t2=  s?
t3=6
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
方法1:v3=;方法2:v3=。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3)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3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处和C处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3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cm/s。?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3)vBC   (选填“>”“<”或“=”)vAC。?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处时没有立即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将小车从B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处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
4.[2019·宜昌]
小明同学用如图4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
s;再次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图4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由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所示)。屏幕图象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做_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5.[2020·枣庄]
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5所示:
图5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6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
图6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v2。?
6.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纸锥下落的照片如图7所示,这种相机说明书的描述如下:“……每秒曝光两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
图7
(1)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纸锥从A运动到C的时间tAC=    s。?
(3)从A到D纸锥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断变大”“不断变小”或“先变大后不变”),判断的依据是 。?
(4)右侧为纸锥从E运动到F的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cm,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纸锥完全通过EF段的时间是    s。?
【能力提升】
7.[2019·襄阳]
如图8所示,小明同学为研究一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将物块从斜面上O点由静止释放,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图8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运动的路程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       成正比,表达式为s=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直线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的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          。(填一种方法即可)?
参考答案
1.(1)v= 较小 时间 (2)0.18 0.15 加速
2.(1)26.0 4 (2)方法1 0.15
(3)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3.(1)40.0 25 (2)同一位置 (3)> (4)大 
(5)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运动时间
[解析]
(1)AB段的距离:sAB=80.0
cm-40.0
cm=40.0
cm,tAB=1.6
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
cm/s。(3)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即vBC>vAC。(4)若小车到达C处时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这样时间测量值偏大。(5)在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下半程BC段的时间,运动过程中小车通过B处时速度不为零。
4.(1)小于 (2)A (3)加速 
0.8
5.(1)加速 (2)0.75 0.5 (3)C (4)<
6.(1)1
cm (2)1
(3)不断变大 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大
(4)20.0 0.4 0.625
7.(1)时间的平方 0.3
m/s2×t2 
(2)7.5
m
(3)将斜面倾角变大
[解析]
(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时间是1
s时,路程是0.3
m;时间是2
s时,路程是1.2
m;时间是3
s时,路程是2.7
m;时间是4
s时,路程是4.8
m。所以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4倍;时间增大为原来的3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9倍……即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以得到s=kt2,将表格中的1
s和0.3
m代入得:k===0.3
m/s2,
所以s=0.3
m/s2×t2。
(2)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0.3
m/s2×(5
s)2=7.5
m。
(3)根据s=0.3
m/s2×t2知,物体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直线运动,公式中的系数反映了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即要增大这个系数,应让物体下滑得更快一些,可以增大斜面倾角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