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2.19世纪中期,促使工厂摆脱水利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A.蒸汽动力的出现
B.内燃机的创制
C.电力的广泛使用
D.化学工业的兴起
3.一份材料一份话,解读下列材料准确的得出结论的是
时间:1827年;地点: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物:贝蒂?哈里斯;年龄:23岁;工种:纺织工;工作状况:早五点起床,步行上班,6点到18点进行工作;工作内容:看护纺织机;婚姻状况:已婚;子女数量:2个,请表姐照顾。
A.工业化早期所有纺织工都像哈里斯一样悲惨
B.工业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C.工业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D.工业化的早期,女性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4.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技术的发明也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近代工厂的开端是(
????)
A.珍妮纺纱机广泛应用
B.飞梭的发明
C.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D.阿克莱特开办水力纺纱厂
5.19
世纪末,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体系,认为应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
依据研究出的“标准操作方法”制定生产规程及劳动定额;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別工资制奖优罚差等。这一理论体系的推行
A.不利于缓解劳资双方矛盾
B.不利于工人阶级的生活改善
C.提高了社会生产的计划性
D.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下表中英国棉纱售价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危机发生导致产品滞销
B.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
C.工业革命使生产成本降低
D.政府加强调控降低商品价格
7.阿克莱特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1771年他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近代最早的机器纺纱厂,现在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的动力源应该是
A.水力
B.风力
C.改良蒸汽机
D.水电
8.19世纪初,英国诗人拜伦在长诗《海盗》中指出:凡是儒夫躲避的,我们反而热烈地寻找,那使衰弱的人厥的,我们反而感到……感到在我们鼓胀的胸中最深的地方,它的希望在苏醒,它的精灵在翔。该长诗所述精神出现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
A.“价格革命”在英国出现
B.英国三角贸易较为频繁
C.英国成为“日不落国家
D.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9.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过程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动
10.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进入19世纪后发展迅速,1802年有52家,1809年有64家,1830年有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广泛应用
B.蒸汽动力推广
C.铁路时代到来
D.新航路的开辟
11.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德国经济学家,主张理性地保护能增加国家财富的幼稚工业,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贸易。下列对其观点评价准确的是
①提出于德国四分五裂时期
②主张国家对经济有限干预
③其观点不符合工业化潮流
④对后发工业国有较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13.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重商主义政策
B.促进了专业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提高
C.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
14.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网络。上述现象反映了
A.英国殖民势力的衰弱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要求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欧美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15.有人说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沦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6.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17.被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誉为“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的经济思想是
A.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B.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
C.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D.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8.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现象?这场变革首先开始于哪一工业部门?
(2)在这次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英国机械师是谁?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的原因
19.关键环节考核。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逐渐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侵略,中国的各个阶层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国家的出路。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的列强侵略与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简表
时间
19世纪30、40年代
19世纪50~8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20世纪初
背景
西方: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①
,
要求得到更多的市场和原料
西方:19世纪七十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要求市场、原料的同时,要求(②
)
侵略事件
名称
鸦片战争
③
边疆危机
甲午战争
④
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
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
中国面临亡国危险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探索事件
名称
开眼看世界
太平天国运动
⑥
应对边疆危机
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
新政和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
成果
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
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⑦
推动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⑧
(1)请在序号处填写上恰当的内容。
材料二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2)任选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概述中共“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
20.1776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11月16日,乾隆皇帝谕旨“删销书籍,以正人心”。
——转引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这些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们,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世界最高裁判者申诉,说明我们的严重意向,同时郑重宣布:……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
——《独立宣言》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里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然后,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第97页插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说明中、美、英三国政府在1776年时国家事务的侧重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的主要原因以及英国政府打造“世界工厂”所采取的措施。
(3)从某种程度上说,从1776年开始,中、英、美三国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或走向。请从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上简要说明之。
参考答案
1.B2.A3.C4.D5.D6.C7.A8.D9.D10.B11.C12.A13.D14.B15.C16.A17.B
18.(1)工业革命;棉纺织业
(2)瓦特
(3)从政府、资金、原材料、劳动力、海外市场、生产技术等方面去答题
19.(1)①工业革命;②资本输出;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瓜分狂潮;⑤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⑥洋务运动;⑦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计划:⑧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示例一: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裝割据革命新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示例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独立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1)侧重:中国:思想上的专制;美国:政治上的独立;英国:经济上的自由。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措施:工业革命;民主化改革;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法制化建设;大力兴办教育;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3)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君主立宪制、自由主义思想;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民主共和制,自由平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