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记述
出处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苟子·儒效》
“由是天下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殷周制度论》
A.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B.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
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俸禄是指官员的报酬。春秋时期,诸侯逐渐实行谷禄制。孔子为鲁司寇,有“奉(俸)粟
六万”。至战国,各诸侯国普遍实行谷禄制。秦国的官俸以“石”为级制计算官禄,而楚国
用“担”来计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宗法制受到冲击
B分封制遭到破坏
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D官职制度发生变化
3.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在先秦时属“吴头楚尾”,“江右”一词常出于
秦汉书籍,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称江西为江右。唐宋以后的书籍称江西为江南西道、江
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管辖今江西和广东。对于江西的称谓其“左右”“东西”方位的替换
能够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影响
C.“山河行便”法则的运用
D交通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迁
4.他是伟大心学的缔造者,既是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书法家、教育家,集大成于一身
在有明一代,受到万人顶礼膜拜、敬仰爱戴。他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
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
人。材料中的他
A.猛烈抨击了圣人之道
B认识到知行的辩证关系
C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D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5.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地狭人众,力耕不足糊口,比户养蚕为急务,墙隙田旁悉树桑
蚕桑收入高于稻作,其生产的劳动投入、资木投入和技术要求也均高于水稻等粮食生产。这
表明,太湖地区(
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
耕织分离的倾向加强
B.城镇化进一步发展
D传统技术不断革新
6.晚明以来,小说戏曲成为通俗文化的核心,并由文人与商人所共享。《三言二拍》的两百
个故事里,至少有七十个是取材于当时的商人。《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
贾”。这些现象反映了()
重农抑商政策的消亡
说发展到鼎盛阶段
B.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7.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每月平均工资是银元5
元左右,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
人也只有18
这说明(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收入的提高
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8.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
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
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9.中共在艰难的革命历程中,善于分析形势,学习先进,总结经验教训,调整革命策略。在
20世纪20年代初期,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然而工人运动
遭到当局残酷镇压,鉴于此,中共
A.继续坚持和平罢工斗争
B积极实践创新革命理论
C积极转移革命工作重
D.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0.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
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
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A.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
1.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某事件,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喜悦、迷茫、震惊交织在一起
当时最流行的三句话是:蒋帮受打击,苏联干生气,佐藤真着急。由此可知,该事件(
表明中日关系逐步正常化
B.促使中国重返了联合国
C体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D是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
12.90岁高龄的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当代神农。他在水稻研制上的卓越成就,
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树立了丰碑。这反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新余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D
D
C
A
6-10
B
C
C
D
A
11-15
C
B
A
A
D
15-20
A
B
D
B
C21-25
A
D
B
C
A
二、非选择题
26.(1)原因:受家学影响;积极汲取本学科领域的已有成果;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注重考察实践。(4分,任答两点)
(2)特点:强调实验;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4分)
(3)意义: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利于客观正确地认识自然;影响了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任答两点4分)
27.(1)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以法治国。(3分)实践:戊戌变法。(2分)
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相结合。(2分)
(2)
评价: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4分)特点: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任答两点2分)
28.[答案]示例1:(10分)
论题:鼠疫的流行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鼠疫在最初爆发流行之时,往往局限在一个较为狭小的范围之内。6世纪的“查士丁尼”瘟疫、14世纪“黑死病”,仅仅局限在欧洲。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交通信息技术的进步,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从而使得鼠疫的传播范围明显扩大,传播速度明显加快。19世纪的“香港瘟疫"涉及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鼠疫的传播速度加快,范围变大充分体现了世界联系的增强。促使人们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的意识,采取各种预防的有效措施。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示例2:鼠疫的流行凸显全球化治理要加强国际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29.(1)原因: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6分)
(2)意义: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9分,任答三点)
30.(1)有利条件:避开海上劣势,有利于发挥陆军优势;东北地区能提供后勤保障;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有苏联支援中国(中苏结盟);中国出兵具有正义性。(9分)
原因:朝鲜战争突发导致台湾问题搁置;强大的美国舰队入侵控制台湾;台湾问题由中国内战问题转向复杂化。(6分)
31.(1)品质:惜时如金,认真刻苦;崇尚节俭;认真工作,勤政爱民;认真钻研,勇于创新。(6分)
(2)特点:意在探索治国之道;集体修史,司马光总裁;创新了史学体裁;创新了史学编繁方法。(9分,答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