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7 15:01:14

文档简介

学习课题 25课 短文两篇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先查资料和读课文然后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3.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一、新课自学
1、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 )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它们都是 ( )(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结果是:(“ ”)。
2、加点字词注音。
、夸父( ) 、颛顼( )( )、水潦( )
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三、课内练习
1、解释加点字词
、逐走( ) 、入日( ) 、欲得饮( )
、河、渭不足( ) 、北饮大泽( ) 、弃其杖( )
、昔者( )、怒而触不周山( )、地维绝( )( )
、故日月星辰移焉( )( ) 、地不满东南( )
、故水潦尘埃归焉( )( ) 、天柱折 ( )
、道渴而死 ( )
2、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学习小结:
小结学习情况和知识点。
五、拓展提高(中考对接)
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的勾践,面壁自修的达摩。执着是□□□□,是一只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参考答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 《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淮南子》 ,
它们都是 神话故事 (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结果是:“ 天柱折,地维绝 。 ”
二、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 kuā ) 2、颛顼( zhuān )( Xū )3、水潦( lǎo )
三、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追赶 ) 2、入日( 追赶到 ) 3、欲得饮( 喝水 )
4、河、渭不足( 够 ) 5、北饮大泽( 喝 ) 6、弃其杖( 丢弃 )
7、昔者( 从前 )8、怒而触不周山( 碰撞 )9、地维绝( 绳子 )( 断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因此 )( 移动 ) 11、地不满东南( 饱满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积水 )( 归向 ) 13、天柱折 ( 折断 )
14、道渴而死 ( 半路上 )
四、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
五、问答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答: 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答: 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5、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在在与作为。
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拓展提高:夸父逐日 卧薪尝胆 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