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4、5题。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过程:
一、预习砺能
1、填空。
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 )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 )或( )表示。
2、看图获取信息。
从图中电视播报的信息“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中可以知道: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
3、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记作( ),读作: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记作( ),读作: 。凡是比( )低的温度我们就用带( )号的数来表示。
我们仔细观察P123的最下面三支温度计图,知道小朋友滑雪时的温度记作( )℃,读作: ;中间小朋友堆雪人时的温度记作( )℃,读作: ;右边太阳出来时的温度记作( )℃,读作:
。
4、自学教材P124的例2。
①我通过边读例2和边仔细观察例2的主题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比( )高( )m,新疆吐鲁番盆地比( )低( )m。都是把( )的高度看作( )。
②比海平面高8844.43m记作( ),比海平面低155m记作( )。
③像+3,+15,+8844.43……这样的数都是( ),“+3”读作: ;
“+”是( )。通常( )号省略不写。
④像-6,-10,-155……这样的数都是( )。“-155”读作 ,( )是负号。“-”号( )写。否则就成为( )数。
⑤( )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二、自测砺能
1、独立完成教材P124“试一试”。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华山比海平面高2000m,记作( )m,死海比海平面低392m,记作( )m。
2、独立完成教材P125的课堂活动。
①独立完成第1题,读一读,议一议。2007年1月16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气温,如主题图所示:我要读出图中各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其中哈尔滨的最高气温记作( ),读作: ;最低气温记作( ),读作: 。海口的最高气温记作( ),读作: ;最低气温记作( ),读作: 。
②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
我认为得0分的班可能( );得20分的班可能( );
得-10分的班可能( )。
三、展练砺能:
1.根据预习情况,把预习案的完成情况在小班中进行交流。
(1)说说自己预习后学习了哪些知识。
(2)交流预习案的情况。通过交流后还存在什么疑惑问题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2.分小班展练。
(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读一读,填一填。
8,-7,0,192,-,-18,+27,+35,-1000,+0.37,-19
正数 负数
(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用正负数表示白鹤梁和神女峰的高度。(长江水面高度记作0)
我认真读题后,知道长江水面高度记作0,那么低于长江水面约30m处的白鹤梁记作( )m;高出长江水面约850m处的神女峰记作( )m。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说说下面正负数表示的意义。
①青海省祁连山的海拔高度是4000m,表示( );
②太平洋最深处的海拔高度是-11022m,表示( )。
(4)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写一写,读一读。
①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最低温度可达零下94℃,记作( ),读作 。
②非洲 是地球上最热的大陆,最高温度可达55℃,记作( ),读作 。
我的疑惑:
四、课堂砺能:
完成教材P127练习二十五第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