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等腰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2)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及证明。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几个不同的等腰三角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
【过渡】这张图片中,有一个地方应用到了三角形,大家找一下吧。
(学生根据观察,找到图片中的三角形)
【过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所找到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现在,我想让同学们回答一下,什么是等腰三角形。21cnjy.com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过渡】既然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轴对称,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吧。
二、新课教学
1.等腰三角形
【探究】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做一个小活动,大家按照课本图13.3-1,动手剪一个图形吧,并按照图进行标记。www.21-cn-jy.com
(老师巡视,同时指出不足)。
【过渡】我们可以简单的知道,我们所得到的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是相等的,即AB=AC。如果我们将等腰三角形沿折痕对折,你能发现什么?21·世纪
教育网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过渡】如果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折一折,上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吗?由此你能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并同伴交流,最后互动、交流得出性质。
(引导学生回答)
【过渡】通过刚刚的动手操作,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那么我们能用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
通过三角形的全等证明。
作顶角的角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AB=AC(已知)
∠1=∠2
AD=AD(公共边)
∴△BAD≌△CAD(SA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过渡】大家动手证明一下性质2吧。
学生证明。课件展示证明过程。
【过渡】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www-2-1-cnjy-com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过渡】从刚刚的探究证明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在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的方法。
课件展示辅助线的三种做法。
【过渡】我们知道,在三角形中,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角的大小,那么在等腰三角形中,角的大小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先来填几个空看一看吧。2·1·c·n·j·y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
。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过渡】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能够很容易的得到答案,因此,关于等腰三角形的角,有这样的规律:
顶角度数+2×底角度数=180°;0°<顶角度数<180°;0°<底角度数<90°。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吧。
【练习】明辨是非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
×
)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钝角。
(
×
)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
√
)
(4)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
)
(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平分顶角。
(
√
)
例题1: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
ABC各角的度数。
【过渡】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我们来看课本P77页的思考题,并证明。
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过渡】通过刚刚问题的证明,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应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例题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过渡】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后,我们也可以通过定理来画等腰三角形。
例题:课本例3.内容
【知识巩固】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D )
A.11
B.16
C.17
D.16或17
2、如图,B、D、F在AN上,C、E在AM上,且AB=BC=CD,EC=ED=EF,∠A=20°,求∠FEM的度数。21教育网
解:∵∠A=20°,AB=BC,
∴∠A=∠ACB=20°,∠CBD=∠A+∠ACB=20°+20°=40°;
∵BC=CD,∴∠CBD=∠CDB=40°,
∴∠ECD=∠A+∠CDA=30°(外角定理);
∵CD=DE,∴∠DCE=∠DEC=50°,
∴∠EDF=∠A+∠AED=60°;
又∵DE=EF,∴∠EDF=∠EFD=60°,
∴∠FEM∠A+∠EFD=20°+60°=80°。
3、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21·cn·jy·com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4、如图,已知AB=DC,AC=DB,AC与BD交于一点O,求证:△O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ABC和△DCB中,
AB=DC
AC=DB
BC=CB,
∴△ABC≌△DCB(SSS).
∴∠ACB=∠DBC.
∴OB=OC.
∴△OBC是等腰三角形。
【拓展提升】1、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 A )
A.5
B.6
C.7
D.8
2、如图,在△ABC中,已知AD平分∠BAC,过AD上一点P作EF⊥AD,交AB于E、交AC于F,交BC延长线于M,则有正确结论:∠M=1
/2(∠ACB-∠B).请说明理由。
解:∵EF⊥AD,AD平分∠BAC,
∴∠1=∠2,∠APE=∠APF=90°,
又∵∠AEF=180°-∠1-∠APE,∠AFE=180°-∠2-∠APF,
∴∠AEF=∠AFE,
∵∠CFM=∠AFE,
∴∠AEF=∠AFE=∠CFM,
∵∠AEF=∠B+∠M,∠MFC=∠ACB-∠M,
∴∠B+∠M=∠ACB-∠M,
即:∠M=1/2(∠ACB-∠B)。
【板书设计】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角对等边。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13.3
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图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
导入新课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A
C
B
顶角
底角
底角
新课学习
等腰三角形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结论:
AB=AC.
新课学习
AB=AC
∠B
=
∠C
BD=CD
∠BAD
=
∠CAD
AD=AD
∠ADB
=
∠ADC
A
B
D
C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新课学习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
新课学习
已知:如图,△ABC中,AB=AC。
求证:∠B=∠C。
A
B
C
D
性质1的证明
1
2
证明:作顶角的角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AB=AC(已知)
∠1=∠2
AD=AD(公共边)
∴△BAD≌△CAD(SA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新课学习
证明: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AB=AC,
∠1=∠2,
AD=AD,
∴△BAD≌△CAD
∴BD=CD,∠ADB=∠ADC=90°.
性质2的证明
A
B
C
D
1
2
新课学习
D
如图,作△ABC的中线AD
D
┌
如图,
作△ABC
的高AD
D
如图,作顶角的平分线AD.
A
B
C
A
B
C
A
B
C
等腰三角形常见辅助线
新课学习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
。
40°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70°,40°或55°,55°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35°,35°
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
顶角度数+2底角度数=180°
顶角度数180°
角度数0°
牛刀小试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
)
明辨是非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钝角。
(
)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
)
4、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
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平分顶角。
(
)
×
×
×
√
√
新课学习
例1.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
ABC各角的度数。
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
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了.
解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
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
新课学习
解:AB=AC,BD=BC=AD,
∠
ABC=
∠
C=
∠
BDC
∠
A=
∠
AD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
BDC=
∠
A+
∠
ABD=2x
从而∠
ABC=
∠
C=
∠
BDC=2x
于是在△
ABC中,有
∠
A+
∠
ABC+
∠
C=x+2x+2x=1800.
解得x=360
在△
ABC中,
∠
A=360
∠ABC=
∠
C=720
B
C
A
D
知识巩固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1
B.16
C.17
D.16或17
D
解析:①6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6、5,
能组成三角形,
周长=6+6+5=17;
②6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5、5,
能组成三角形,
周长=6+5+5=16。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故选D。
知识巩固
知识巩固
2.如图,B、D、F在AN上,C、E在AM上,且AB=BC=CD,EC=ED=EF,∠A=20°,求∠FEM的度数.
知识巩固
解析:∵∠A=20°,AB=BC,
∴∠A=∠ACB=20°,∠CBD=∠A+∠ACB=20°+20°=40°;
∵BC=CD,∴∠CBD=∠CDB=40°,
∴∠ECD=∠A+∠CDA=30°(外角定理);
∵CD=DE,∴∠DCE=∠DEC=50°,
∴∠EDF=∠A+∠AED=60°;
又∵DE=EF,∴∠EDF=∠EFD=60°,
∴∠FEM∠A+∠EFD=20°+60°=80°.
新课学习
想一想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新课学习
证明:
作∠BAC的平分线AD
在△
BAD和△
CAD中,
∠1=∠2,
∠B=∠C,
AD=AD
∴
△
BAD≌
△
CAD(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
A
B
C
D
2
已知:△ABC中,∠B=∠C,求证:AB=AC。
新课学习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应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注意:使用“等角对等边”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新课学习
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
从求证看:要证AB=AC,需证∠B=∠C,
从已知看:因为∠1=∠2,AD∥BC
可以找出∠B,∠C与的关系。
A
B
C
D
E
1
2
新课学习
证明:
∵AD∥BC,
A
B
C
D
E
1
2
∴∠1=∠B(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B=∠C,
∴AB=AC(等边对等角)
新课学习
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作法:
(1)
作线段AB=a。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
(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
(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D
C
A
B
M
N
知识巩固
3.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A
知识巩固
解析:共有5个.
(1)∵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
(2)∵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
∴∠EBC=∠ABC,∠ECB=∠BCD,
∵△AB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BCE是等腰三角形;
(3)∵∠A=36°,AB=AC,∴∠ABC=∠ACB=(180°-36°)=72°,又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ABC=36°=∠A,
∴△AB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和△BCD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巩固
4.如图,已知AB=DC,AC=DB,AC与BD交于一点O,求证:△OBC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巩固
解析:证明:在△ABC和△DCB中,
AB=DC
AC=DB
BC=CB,
∴△ABC≌△DCB(SSS)。
∴∠ACB=∠DBC。
∴OB=OC。
∴△OBC是等腰三角形。
课堂小结
轴对称图形
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
拓展提升
1.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 )
A.5
B.6
C.7
D.8
A
拓展提升
解析:∵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
∴∠DBO=∠OBC,∠ECO=∠OCB,
∵DE∥BC,
∴∠DOB=∠OBC=∠DBO,∠EOC=∠OCB=∠ECO,
∴DB=DO,OE=EC,
∵DE=DO+OE,
∴DE=BD+CE=5.
故选A.
拓展提升
2.如图,在△ABC中,已知AD平分∠BAC,过AD上一点P作EF⊥AD,交AB于E、交AC于F,交BC延长线于M,则有正确结论:∠M=(∠ACB-∠B)。请说明理由。
拓展提升
解析:∵EF⊥AD,AD平分∠BAC,
∴∠1=∠2,∠APE=∠APF=90°,
又∵∠AEF=180°-∠1-∠APE,∠AFE=180°-∠2-∠APF,
∴∠AEF=∠AFE,
∵∠CFM=∠AFE,
∴∠AEF=∠AFE=∠CFM,
∵∠AEF=∠B+∠M,∠MFC=∠ACB-∠M,
∴∠B+∠M=∠ACB-∠M,
即:∠M=(∠ACB-∠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等腰三角形》练习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为2和5,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9
B.12
C.9或12
D.10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顶角为( )
A.70°
B.40°
C.40°或70°
D.80°
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 )
A.36°
B.60°
C.72°
D.108°
4.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的度数是( )
A.36°
B.30°
C.24°
D.18°
5.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8,12,过△ABC任一顶点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21·cn·jy·com
A.6条
B.7条
C.8条
D.9条
6.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3),在y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个。www.21-cn-jy.com
A.3
B.4
C.5
D.6
7.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边上,∠ABD=∠DAE=∠EAC=36°,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ADB,过点C作AD的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M.
(1)若∠DCM=α,试用α表示∠BAD;
(2)求证:AB+AC=2AM。
9.如图,△ABC中,AB=6,BD=3,AD⊥BC于D,∠B=2∠C,求CD的长。
10.如图,△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DE的周长为20cm,且BC=12cm,求△ABC的周长。21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
【解析】①当5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2,
∵2+2<5,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当5为腰时,
其它两边为2和5,
5、5、2可以构成三角形,
周长为12。故选B。
2.【答案】C
【解析】(1)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
(2)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故选C。
3.【答案】C
【解析】∵∠A=36°,AB=AC,
∴∠ABC=∠C=72°,
∵BD平分∠ABC,∴∠ABD=36°,
∴∠1=∠A+∠ABD=72°,故选C。
4.【答案】D
【解析】∵AB=AC,
∴∠ABC=∠C,
∵∠A=36°,
∴∠C=(180°-36°)÷2
=144°÷2
=72°
∵BD是AC边上的高,
∴BD⊥AC,
∴∠DBC=90°-∠C
=90°-72°
=18°
即∠DBC的度数是18°。故选D。
5.【答案】B
【解析】不妨设AB=6,AC=8,BC=12,分别作三边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1,则BD=AD,EA=EC,FB=FC,可知AE、BF、AD满足条件,
当AB为腰时,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分别交BC、AC于点G、H,
以B为圆心,AB为半径,交BC于点J,如图2,则AB=AG,AB=AH,BA=BJ,满足条件
当AC为腰时,如图3,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圆,交BC于点M,则CA=CM,满足条件,
当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圆时,与AB、BC都没有交点,
因为BC为最长的边,所以不可能存在以B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7条,故选B。
6.【答案】B
【解析】因为△AOP为等腰三角形,所以可分成三类讨论:
①AO=AP(有一个)
此时只要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圆,可知圆与y轴交于O点和另一个点,另一个点就是P;
②AO=OP(有两个)
此时只要以O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圆,可知圆与y轴交于两个点,这两个点就是P的两种选择(AO=OP=R)
21cnjy.com
③AP=OP(一个)
作AO的中垂线,与y轴有一个交点,该交点就是点P的最后一种选择.(利用中垂线性质)
综上所述,共有4个。故选B。
7.【答案】C
【解析】∵AB=AC,∠ABC=36°,
∴∠BAC=108°,
∴∠BAD=∠DAE=∠EAC=36°,
∴等腰三角形△ABC,△ABD,△ADE,△ACE,△ACD,△ABE,共有6个。故选C。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1)∵CM⊥AM,∠DCM=α,
∴∠CDM=∠ADB=∠B=90°-α,
∴∠BAD=180°-2∠ABD=180°-2(90°-α)=2α;
(2)延长AM到F使MF=AM,则有AC=CF
∵AD平分∠CAB
∴∠CAF=∠BAF=∠F
∴CF∥AB
∴∠FCD=∠ABD=∠ADB=∠CDF
∴CF=DF
∵AD+DF=2MA
∴AB+AC=2MA
9.【答案】在DC上取点E,使BD=DE,
连接AE,则△ABE是等腰三角形。
∴AE=AB,
∵∠B=∠AED=∠C+∠CAE=2∠C,
∴∠C=∠CAE,
∴AE=CE,
∴CE=AB=6,
∴CD=CE+DE=AB+BD=9。
10.【答案】∵∠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
∴∠DBF=∠FBC
又∵DE∥BC∴∠DFB=∠FBC
∴∠DFB=∠DBF∴BD=DF
同理EC=EF
∵△ADE的周长为20cm,即AD+AE+DF+EF=20cm,
∴AD+AE+BD+EC=AB+AC=20cm
又∵BC=12cm,∴AB+AC+BC=32cm
即△ABC的周长为32c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