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大气
一、选择题
(2011·全国文综卷·T9~11·12分)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3题。
图4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思路点拨】解答试题,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
(2)当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强对流现象,产生对流雨。
(3)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是该地的纬度特点,图中的海拔高度及地表起伏状况是该地的地形特点。
【精讲精析】1选D,2选B,3选D。第1题,比较三地的上下温差分布,可知丙地上下温差最小,大气最稳定。甲地上下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第2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运动;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下升,产生强对流天气。此时三地的大气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
第3题,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且海拔高度在200~500米,属于丘陵地区,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
(2011·上海地理·T15·2分)(六)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4.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大气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做题关键是要对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精讲精析】选B。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又起到杀菌治病的作用。
(2011·上海地理·T21~22·4分)(九)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5.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6.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借助冷暖锋的示意图,考查对冷暖锋的判读,解答本题是关键抓住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是冷锋还是暖锋,具体如下:
(1)锋面系统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2)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冷气团移动方向固定,暖气团被迫抬升,则为冷锋;
(3)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冷气团移动方向发生变化,则为暖锋。
【精讲精析】5选A,6选C。第5题,根据图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甲图为冷锋,乙图为暖锋。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内容分析
A项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遇冷水汽凝结,形成降雨天气
B项 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该项错误
C项 乙为暖锋,暖空气主动爬升,多形成连续性降水,该项错误
D项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上都可产生雷暴,其中以冷锋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较强,暖锋雷暴较少。冷锋过境后一般会出现大风天气。该项错误。
第6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内容分析
A项 长江下游伏旱出现在7、8月份,是由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
B项 华北平原春旱主要发生在春季,是由于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而降水较少导致。
C项 北方寒潮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大风、降温甚至出现雨雪等天气,故该项正确。
D项 江淮梅雨一般出现在5、6月份,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连绵性阴雨天气。
(2011·上海地理·T16·2分)7.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做题关键是要对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精讲精析】选C。近年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空洞”。要注意“南极臭氧空洞”主要是指南极地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相对其他地区就像一个洞,且只在南极地区的春季出现(9~11月)。
(2011·四川文综·T7~9·12分)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8~10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8.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 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130度附近
9.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10.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判断出四地均为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别为:①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温带季风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精讲精析】8选D,9选A,10选B.第8题,
选项 内容分析
A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南半球
B 亚欧大陆桥西端位于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季风气候
D 北纬54°17 、西经130°附近位于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第9题,④地位于北美洲西部山地西侧,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降水较多。
第10题,
选项 内容分析
A 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控制
B ②温带季风气候和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不容易发生旱灾,②地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容易发生旱灾
D 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冬不冷,夏不热,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二、非选择题
(2011·上海地理·T41·6分)(十五)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
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区。
11.比较A 、B 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A 地
B 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思路点拨】本题以欧洲西南部气候分布为例,考查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时应把握的关键点是明确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及特点。
【精讲精析】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判断,A地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B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参考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