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7 选修3
(2011·江苏地理·T30·选做题·10分)30.【选做题】C.[旅游地理]图25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 价值。(2分)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_▲_。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定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4分)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海南岛旅游资源的类型、价值、游览及保护。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对旅游资源分类、欣赏及保护等方面知识。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1)海南岛主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2)到访率高的景区、到访率较高的景区、到访率较低的景区、到访率低的景区分布;(3)①、②、③三条线路穿过的主要景区。
【精讲精析】第(1)题,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通常被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天然赋予的属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经济价值和康体娱乐价值等,而自然旅游资源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第(2)题,由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可知,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①线路附近景点多,空间组合好,到访率高的景区多,最受欢迎。第(3)题,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对海南发展的作用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等。开发国际旅游岛会吸引大量游客进入,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要注意生态系统保护(如建生态系统保护区)、环境污染防治(如治理“三废)等。
【参考答案】C[旅游地理](10分)
(1)自然 科学价值
(2)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治
(2011·山东文综T30·10分)2.【地理----旅游地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图11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折线路一的优势。(6分)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4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图文信息,掌握该海岛社会经济条件与旅游资源及其设施分布。
(2)合理运用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分析该岛旅游线路和开发条件。
【精讲精析】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线路一较短,在有限时间内可知增大游览时间;同时,其经过的C—D—A段具有线路二所不具有的多种旅游资源,且集群状况较好,因此线路一总体游览价值高。线路二线路长,造成大量交通时间,其经过的C—E—A段与A—B—C段旅游资源雷同,旅游资源分散,降低旅游价值。第(2)题,从题干文字“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可知:该岛国际交通联系单一,景区容人量较低,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制约该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参考答案】
(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线路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资源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2011·天津文综·T12·27分)3.(27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7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 。
(4)请概括图8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3分)
(5)图8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游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6分)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①明确影响河流航运的因素:一般有水量、径流量的稳定性、结冰期、河网密度等方面。②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增长和人口的迁移。③明确城市化水平高意味着城市建设会占用大量耕地。④能从图中分析出景点分布的特点。
【精讲精析】第(1)题,甲省为河南省由图可知其省内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流量较小,且各自孤立,形不成河流运输网,从而影响航运能力。第(2)题,由“近三十年务工经商人口流动”图可知河南省人口以流出为主,广东省以流入为主。从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来看,广东省要大于河南省,所以广东省人口会超过河南省。第(3)题,由材料可知广东省的城市化率在64%,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大量的耕地,结合图中高度表可知广东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有限,从而可知其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矛盾在于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第(4)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其主要景点沿河流分布。第(5)题,对照图中关于服务设施的图例,可知其服务设施较全,对照景点与服务设施的分布可以看出,服务设施多分布于各景点游人相对集中处,方便游人使用。
【答案】
(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4)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
(5)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服务设施距景点较近),为游客游览提供方便;服务设施 齐全,能满足游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42·10分)4.旅游地理
读图10,分析图示区域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联系所学的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具体分析。由题目所给图形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1)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区,离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都较近;
(2)该区域内风景名胜区、森林、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较多;
(3)该区域内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比较便利;
(4)交通线路附近市、镇数量较多。
【精讲精析】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即针对“图示区域”,分析“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然后需要联系图示区域的区位条件及可进入性、客源市场条件、区域环境背景、经济背景等反面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
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5.(2011·海南地理·T24·10分)(10分)旅游地理
衡山蜿蜒分布于湘江西岸。“祝融峰之高,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被称为“衡山四绝”。古人乘船观赏衡山有“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之说。图10示意衡山中心景区。
阅读图文资料,简述衡山的优势旅游资源。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点:
(1)衡山是我国的历史名山,号称五岳中的“南岳”。
(2)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认真阅读图文资料,找出相关的旅游景点。
【精讲精析】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衡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水文景观(瀑布)、气象景观(云海)和生物景观(植被繁多)。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衡山历史悠久,多古迹、寺庙,文化价值高。
【参考答案】历史名山,是五岳中的南岳;(2分)文化底蕴深厚(多古迹,寺庙);(2分)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多流泉飞瀑,多云雾),植被繁茂(观赏植物种类多);(4分)山地景观多样,风光壮丽。(2分)
6. (2011·北京文综T39(1)(3)·12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图12,回答第(1)题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3)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
【思路点拨】第(1)题,从图中获取以下有效信息:从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的面积变化、分布特点由分散到集中连片,分布行政区的变化。第(3)题,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
【精讲精析】第(1)题,读图1934年之前,革命根据地面积小且分散,1936年革命根据地面积明显增大,并且连成一片,并且跨越行政区由两省到四省。第(3)题,发展红色旅游在经济方面作用主要表现在税收、回笼货币、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等方面;社会文化方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生活质量、文化交流、文物保护等方面。
【参考答案】(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3)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至温州约150Km
120°
至杭州约130Km
至宁波约110Km
地级行政中心
县级行政中心
机场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森林、地质公园
其他景点
铁路
高速公路
29°
大盘山
花溪-夹溪
横店影视城
南山湖
方岩
九峰山-大佛寺
长乐村民居
六洞山
双龙洞
国际商贸城
卢宅
0 1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