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宴
春夜
桃花园
从弟
序
解题
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春”:点明季节,春季。
“夜”:点明时间
“宴”:点名活动,宴饮。
“从弟”:点明对象,堂弟。
“桃花园”:点名地点,在桃花盛开的园中。
“序”:点明文体序。分为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三种
知识梳理:
序
书序
赠序
宴集序
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古人在宴集时,常常地一起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知识梳理: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初读文本
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去写的话,你会从哪些方面写?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
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
③在宴会上会做些什么?(过程)
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
问题探究:
光阴易逝,在众多文人笔下,还有哪些表述?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首先,用字简练传神。“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
其次,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名句赏析: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她美在何处,试做简要分析。
清言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亦谓之“清言”。这些谈论多超脱现实,表达洒脱的胸襟,出尘脱俗。因此谈论的人是越谈兴致越高,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诗人为何要与诸从弟举行夜宴?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人生短暂,韶光易逝
——效仿古人,及时行乐
——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问题探究: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
群集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他们在宴会上做些什么呢?
尽赏美景 纵享天伦
高谈阔论 饮酒赋诗
问题探究:
文章中从哪句话开始,具体描绘宴饮场景的?(原文回答) ?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同学们看看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出的这场宴会的气氛?
“乐”
问题探究:
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从中我们感受到一些怎样的情感?
桃花芳园,共叙天伦之乐
群秀咏歌,幽赏高谈之乐
坐花醉月,狂欢宴饮之乐
抒吟雅怀,赋诗罚酒之乐
问题探究:
从这些可乐之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有共叙天伦中对亲情的珍惜,有群秀咏歌,高谈幽赏中对诗意人生的追求,有坐花醉月、狂欢宴饮的陶醉与豪放,更有抒吟雅怀,赋诗罚酒中对雅致生命的讴歌!
问题探究: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再读文本
从这篇美文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
我倒觉得“及时行乐”是一个不错的人生法门。“及时”是对抗无情岁月的法宝,正因“浮生若梦”,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强烈的“及时意识”,及时恰恰就是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的一种积极态度。
“行乐”是对抗人生痛苦的良药,行乐并非有罪,关键在于“行什么乐”,如果你的快乐是健康而高雅的,及时行乐,难道不正是我们短暂人生应该作出的正确选择吗?“行乐”就是倡导一种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死生是件重要的事,所以记录叙述,留存下美好的回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拓展延伸
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
相同:内容
都记叙春日宴饮之乐,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不同:情感
王羲之感慨的是时过境迁后,游赏之乐便为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 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的慨叹
李白则是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
低沉清幽
高亢明朗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习题第三、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