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培优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培优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30 23: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然而,从后来的实践看,党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指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这次波及地区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物价风潮,仅十天左右就被平息下去。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不无感慨地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经过这次“物价风潮”
A.物价得到了根本稳定
B.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
C.人民币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D.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3.1954年,有人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土地革命
B.农业合作化
C.包干到户
D.人民公社化
4.我国初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通过
A.大力发展重工业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5.1956年初,当全国农民沉浸在加入农村高级合作社的兴奋之中,但已有少数地方的个别社员要求退社。这反映出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
A.受到小农经济思想影响
B.出现了“左”倾冒进的错误
C.严重背离农民自愿原则
D.存在着工作过粗的现象
6.1951年3月,政务院发出《关于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的命令》,声明人民币为法定货币,要求限期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这一举措意在
A.促进社会主义改造
B.保持全国物价稳定
C.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D.保证财政收支平衡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主要措施的是
A.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B.进行“银元之战”
C.实施“一五”计划
D.开展了土地改革
8.建国初期,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冲击金融市场,引起物价飞涨。投机者叫嚣:“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为此,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9.央视国史节目《国家记忆》在《解放军入川:修建成渝铁路》-集中有这样的解说词:“成渝铁路共完成隧道43座,大桥7座,中桥77座,涵渠1195座,正线全长505公.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一周年纪念日,邓小平挥毫题词‘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渝铁路的成功修建反映了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计划经济模式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国民经济调整完成
10.基于时间轴的观察和解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ABC对应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A.七千人大会促进经济增长
B.自然灾害加深经济困难
C.中共八大调整了经济结构
D.大跃进促经济高速发展
1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表(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导致这一时期粮、棉、钢、煤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增长
19%
26%
296%
100%
A.恢复国民经济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实施
D.抗美援朝
12.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已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
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
8%。这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
B.农民社会主义改造的自觉性强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
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
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
A.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B.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奠定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D.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改变了我国交通落后的状况
14.据如图判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始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
完成后(  )
A.新中国成立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
16.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表明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
B.鼓励基层千部群众继续大跃进
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
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
17.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
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二、材料分析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经过长期的生产竞争,纺织、农产品加工、陶瓷等行业的生产向自然条件较优的地方日益集中,形成某一行业、某种产品、甚至某一生产环节的专业区,不少地区还排斥了其他地区的同类生产。在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矿业等十几个主要行业中,多数属于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矿业也有很大部分用于生活日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手工业与粮食生产的结合,手工业与经济作物生产的结合,乡村作坊工业的发展及其与农业的结合。
——摘编自方行《中国古代经济论稿》
材料二
开埠通商以后,列强商轮、军舰停靠于中国口岸者渐多,这些轮船的维护、修理使本地手工业者获得了大宗生意,而在维修外国轮船的过程中,传统手工业者也学到了新式技术,使传统手工业有了质变为新式工业的契机。在上海一带,原本存在着锻铁、铜锡器制造、木船修造等工具制造类手工业,外资船厂兴起后,在修造过程中寻求一些手工业作坊代锻代制机器零件,这些手工业作坊有的就转化为了早期的本土机械企业。
——严鹏《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
材料三
毛泽东曾说:“资本家赞成社会主义改造,敲锣打鼓,那是因为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来,工人群众又在底下顶他们,逼得他们不得不这样。”陈云讲话指出:对资本家和平赎买,应该推广定息的办法。“所有的资方实职人员,应该全部安置”。1956年,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比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1955年增加了32%。
——高化民《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上述特点的形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早期机械工业出现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掀起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1年,明军与葡萄牙海盗作战败于其火炮,明朝由此开始仿制西洋火炮。1626年,明军用仿造大炮击败后金。清代,康熙皇帝曾命传教士南怀仁造炮数百门,在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南怀仁所著《神威图说》在呈康熙御览后,不仅没有刊刻,连原稿都佚失了。战事结束后,统治者对西方“奇技淫巧”的兴趣转向钟表、绘画等宫廷玩赏品。此后,造炮技术并无进一步发展,也没能传入民间。
——据张国刚《耶稣会传教士与欧洲文明的东传:略述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欧洲观》整理
材料二
晚清洋务派聘请洋人工程师,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以及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轮船。研究表明,湘淮军所用的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
——摘编自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
材料三
从1953年起,苏联援建了新中国21个大型骨干兵器企业,重点布局在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到1956年,我国已能制造枪炮、汽车、无线电和喷气式战斗机,仿制武器取得重大成就。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全部援助项目。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独立设计制造现代兵器(包括导弹核武器)的新道路。
——摘编自吴远平等《新中国国防科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仿造西洋火炮的背景,并分析清代造炮技术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派仿造西洋兵器的效果,并说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洋务派有何不同。
20.
材料一 博尔顿(1728~1809)与瓦特合作开设了生产蒸汽机的工厂,支付给工人优厚的薪水,并慷慨地提供其他回报,为伯明翰成为18世纪晚期世界制造业中心起了重要作用。他热衷于科学研究和发明,研制了硬币压印机,这使他得以承办数个英国殖民地的造币业务。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荣宗敬撰有《实业救国刍议》等著作,抗战时期目睹企业被日军毁于一旦,郁积成痰去世。
——据张铁民、陈明生《民族资本与城市化》等整理
材料三 解放初期,新生的红色政权在短时间内就抑制了飞速上涨的物价,这让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十分钦佩。1954年,荣毅仁主动提出对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在上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陈毅副总理发言称荣毅仁为“红色资本家”,并为其竞选副市长拉票。
——摘编自陆阳、沈云福《激荡岁月锡商(1895~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博尔顿企业取得成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3)历史经验表明,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与成功,是在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具体国情的互动中实现的。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互动的表现和结果。
参考答案
1.B2.D3.B4.B5.D6.C7.C8.A9.A10.B11.C12.C13.C14.B15.B16.D17.B
18.(1)特点:手工业地域化专业生产;与民生密切相关;农村手工业与农业广泛结合。
影响:(积极)促进了手工业产品的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消极)稳固了小农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时代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手工工场的发展;船舶修理市场的催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的开展。
(3)原因:农业集体化的推进;工人阶级力量强大;符合实际的改造方式;民资的爱国情怀。
19.(1)背景:(外部)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西方殖民者侵略沿海;倭寇、沙俄犯边;西学东渐的影响。(内部)明清战争;平定三藩,维护国家统一。
原因:(统治者的原因)对西方技术的关注点转移;限制造炮技术的传播。
(政治原因)统治危机缓和,对火炮的需求降低。
(经济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文化原因)轻视科技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2)效果:清朝的军事实力有所增强;镇压了人民反抗,延续了清朝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最终没能实现救亡目标。
不同:制订五年计划,统一规划;更加注重工业布局安全;注重建设独立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善于利用外交援助;注重技术独立自主;国防建设由国家主导等。
20.(1)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英国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的确立;著名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重商主义的传统;等等。
(2)兼用中西方理念管理企业(“仁爱”思想,爱国,工人教育和福利);企业管理适应国情(实业救国,主动实行公私合营);根植立业于民族资本;引进西方技术;关注民生(以面粉生产和纺织为主);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等等。
(3)(示例一)以博尔顿为例。博尔顿创建企业正值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成果在英国的普及,英国企业占据先机。英国政府鼓励科学技术发明,博尔顿发明的硬币压印机,正适合了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博尔顿在企业管理上的做法,符合英国社会重商、逐利的传统潮流,吸引了人才,鼓励了劳动者,企业也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