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培优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培优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30 23: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1929年春,方志敏领导创办了《红旗》(报纸),每期有8至10个版不等,除刊登中国共产党
的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外,还传播各种文化知识。1930年7月,中共赣东北特委宣传部部
长黄道出任《红旗》主编。1932年年底,《红旗》成为中国共产党闽浙赣省委的机关报。《红
旗》的创办与发展
A.反映了党对宣传工作的重视
B.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D.巩固并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2.甲午战争前夕,民间商报《直报》已开始反思洋务得失,提出废科举、设议院等多种维新主张。《直报》还抨击清廷对北京强学会的弹幼,利用读者来信为维新造势、转载中外新闻、代售进
步书籍。据此可推断,《直报》
A.成为宣传维新进步思想的阵地
B.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份商业报纸
C.是维新派创办的理论宣传工具
D.宣传的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3.1897年,《时务报》司事上书当地官员,称翻印之书雠校不详,错误甚多,又大失原意,误人不浅,要求地方政府予以保护,引起了朝廷和社会的关注,1910年,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朝廷的这一举措
A.增强了国人对版权保护的意识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强化了国家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D.保证了出版业的稳健发展
4.1912年,全国大约有1
500多种报刊,1913年由于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度减少至130多种,1919年后又上升到400多种。1921
年,全国有报刊550多种,1926年增至628种,通讯社增加到155个。这一时期中国报刊业呈现出扩大兴旺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A.近代印刷技术的革新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B.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民众文化程度显著提高
C.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制衡,舆论界的环境相对宽松D.中国封建制度终结,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5.对以下四份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在实现国家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
B.②与④秉承相同的政治理念
C.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与③展开过激烈的舆论争锋
D.在③的发刊词中发表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6.下列电影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歌女红牡丹》②《定军山》③《甲午风云》④《流浪地球》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7.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8.郑观应指出:“西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如果国人有了自己的报纸,“遇交涉不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其意在说明
A.西方利用报纸进行欺骗宣传
B.报纸是了解世界形势的途径
C.报纸是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
D.报纸是国人反抗西方的利器
9.康有为等人在宣传其进步思想时不可能使用的形式是
A.创办报刊
B.广播宣传
C.放映电影
D.演讲集会
10.有学者指出:“晚清经商成了时髦,……虽然在公开的宣言中,商人只将自己从‘士农工商’提升到‘士商农工’,位列第二,但实质上他们早已自以为时代的中心而雄视天下了。”该学者旨在说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民族经济获得独立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彻底消亡
C.近代商业成为经济主体
D.传统经济结构遭受冲击
1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三毛流浪记》
12.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A.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
B.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接受
C.富国强兵已成为社会共识
D.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
13.梁启超把报纸的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如《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
A.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
B.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
C.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
D.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
14.1896年8月14日的《申报》一则广告:“8月14日广告又云:“徐园七夕仍设文虎候教……园内陈设古玩、异果、奇花,兼叙清曲,是夜准放奇巧焰火,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说明当时中国
A.电影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B.西洋影戏与中国传统戏法相互融合
C.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收入来源
D.电影作为传统娱乐的补充而存在
15.1908年,《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约30次,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在报道中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据此可知,当时《申报》
A.刊发的消息来自官方通报
B.难以获得独家新闻
C.重视刊发消息的准确性
D.新闻报道标准杂乱
16.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等栏目推出了许多像阿宝、李玉刚、刘大成等平民明星,因此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栏目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
A.资讯传播
B.大众娱乐
C.政治论坛
D.艺术欣赏
17.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邀请国际友人观看了一部根据我国民间故事改编的彩色戏曲故事片,引起很大反响,该片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曲电影是
A.花木兰
B.红楼梦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穆桂英挂帅
二、材料分析题
18.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材料二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
材料三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
材料四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求时髦”。
材料五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是国家之重器,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是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之一。秦朝御史大夫府设有侍御史若干,分别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等,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还须监督郡太守是否有“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等行为。
唐朝御史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鞫审。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方上设提点刑狱司,所辖州府十日上报一次“囚账”,“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不得迎送、聚会”。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赋予组织刑部、大理寺参与会审的职权,监察御史奉敕巡按地方,第一职权即为“雪冤狱”,“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
——摘编自戴军《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材料二
杨乃武案能得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杨乃武是个有功名的举人,作为士绅,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而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坚持不懈,最终使该案峰回路转,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制造冤案的众多官员受到惩办。
——摘编自陆永棣《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案昭雪的历史、社会与制度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监察司法的特点以及百姓蒙冤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王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作了详析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他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6)多数家长和教师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学生上网的影响。
(2)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对策。
参考答案
1.A2.A3.A4.C5.A6.C7.A8.C9.B10.D11.B12.B13.A14.D15.C16.B17.C
18.(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
(3)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文明的传入。
19.(1)特点: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均注重对司法监督与制约;注重对法律文本的经常性审核;亲自参与和组织对疑案的审理追究;保持独立,注重对司法办案者的监督;建立渠道,允许当事人的直接申告。.
蒙冤基本原因:专制集权的人治社会,司法救济渠道狭窄;地方断案多为行政长官兼理,司法独立与专业不足。
(2)原因:清朝拥有司法监察传统、拥有京控制度设计(允许进京告状申冤);皇权敲打地方权力,强化朝廷权威;同学、同乡、士绅群体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近代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社会态势;刑部重新尸检,获取到独立有效的事实证据;杨乃武本人的有利身份,以及家人的坚持不懈。
20.(1)正面影响: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观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负面影响:互联网内容的无序性和不可过滤性,极易引起青少年的思想混乱;互联网的隐蔽性,可能导致中学生道德品质滑坡;互联网的虚拟性,易造成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2)提出的对策或建议:
首先:要重视互联网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主动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
其次: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可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其三:细心观察,取得家长配合,及早避免和矫正“网络成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