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培优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培优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30 23: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1929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连成一体
B.美国拥有世界股票市场
C.美国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
D.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即经济大萧条时期,发生于
A.1929-1933
B.1930-1934
C.1931-1935
D.1932-1936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4.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A.“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5.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

6
月,66
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重建金本位制,限制金融领域的投机,由中央银行进行合作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但罗斯福表示不能“听任别的国家对我们的行动强加限制”,导致会议不欢而散,反而促使贸易战日益激化。这说明
A.国际合作共赢的意识尚未产生
B.民族利己主义不利于解决经济危机
C.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根深蒂固
D.英美争夺世界贸易领导权斗争激烈
6.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7.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经济理论首次被提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
B.经济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C.人们面对危机能够淡定应对
D.危机时刻女性勤俭节约
8.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75%。这种局面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关系是
A.贫富分化严重,限制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虚假消费
C.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D.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9.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美国实行新政,整顿金融……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些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图把危机转嫁到国外
B.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国家的职能得到加强
10.1931年12月,胡佛向国会提出了一份复兴计划大纲:建议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建立住宅贷款银行体系;建立资金规模巨大的紧急复兴公司。材料表明胡佛政府
A.已经在大规模干预经济
B.被迫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C.在尝试减缓危机的冲击
D.在努力满足民众的需求
11.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拉开了经济大危机的序幕。危机很快从美国扩展到德、日、英、法等国,最终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一现象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B.经济危机的传播范围广泛
C.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激化
D.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12.1929—1933年的美国,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食不果腹,他们排起长队领救济面包;另一方面资本家却故意把大量牛奶倒入河中,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付之一炬。这表明当时美国正经历着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经济危机
13.如图为一幅创作于1932年的讽刺性漫画。下列漫画名称最贴切的是
A.《汽车进化史》
B.《各种式样的交通工具》
C.《大萧条简史》
D.《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
14.1932年1月,美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恢复银行信用以稳定股市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
D.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15.人们之所以用“the
Great
Depression”来形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这场经济危机(

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④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16.“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享乐消费观
A.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B.有利于美国经济健康发展
C.从根本上导致了经济危机
D.折射出美国金融资本过剩
17.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回答:“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反映当时社会情形的对白,直接揭示了
A.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贫富悬殊严重
C.劳资关系日益恶化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间的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一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些农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材料二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自由贸易,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而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在“公平贸易”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下寻求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从法国、德国、日本,到俄国、苏联、中国,历史真相无不如此。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缫丝业最大的打击在于需求锐减及丝价暴跌。1930年,上海有缫丝厂102家,由于出口减退,多数缫丝厂陷入经营困难,翌年便减少到70家,缫丝设备也从25400架减少到18000架。1932年,除经济危机的摧残,“一·二八事变”的战火直接导致很多工厂受损,相继停业或倒闭,工厂数继而降到46家,丝车数也减少到12000架。随着恐慌在1933—1934年的进一步深化,持续开工的工厂愈发所剩无几,到1933年末只有10家,到1934年5月仅剩不超过6家,上海的丝厂以20%的开工率创该年各行业最低。对于民族工业面临的困境,国民政府未提出积极的救济措施。
——摘编自《世界经济危机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衰退》
材料二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9212826.56元,作为借款。”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两年后,美国财政善后银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5000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麦……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缫丝业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争抢中国市场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1933年6月12日,“世界通货经济会议”在伦敦召开,主要讨论1929-1933年危机后稳定各国汇率、降低关税和取消外汇和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各国不能在稳定英镑、美元和法郎等主要货币汇率上达成一致协议,世界经济会议最终草草收场。
——据《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竞争及对中国“法币”改革的影响》等整理
材料二
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2.A3.C4.A5.B6.B7.B8.B9.A10.C11.D12.D13.C14.D15.C16.A17.A
18.(1)条件: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
目的: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霸权。
(2)措施: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3)认识: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当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
19.(1)原因: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缫丝厂自身抵抗力弱;战争的影响;国民政府未推行有效的救济措施。
(2)手段:与中国政府销售合约;采取军事占领,控制中国部分市场。
影响:对中国: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深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附庸关系;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对列强和世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加快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20.(1)特征: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
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