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美国当时的一位总统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这一“新经济时代”
A.奉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实质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D.主要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2.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是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
A.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
C.复兴工业
D.社会保障
3.被喻为“狮子”和“狐狸”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该措施针对的是(
)
A.农业
B.工业
C.社会保障
D.金融业
4.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
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5.1933年6月颁布的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法规可以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产量、物价等问题作出规定,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但必须遵循工业复兴法中涉及劳工政策的规定。这说明罗斯福政府
A.依靠国家干预缓解生产过剩
B.稳定金融秩序重建银行信誉
C.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
D.实行以工代赈缓和社会矛盾
6.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和中国的邓小平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先后采取了一些摆脱危机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他们的共同做法是
A.自由放任
B.政治游说
C.拟订法案
D.大胆试验
7.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新建项目。罗斯福采取上述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刺激消费
B.增加就业
C.改善基建
D.恢复生产
8.如图是1920一1940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图。直接导致A点到B点变化的措施是
A.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救济灾民
B.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
C.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
D.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9.1933年3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A.调节工农业生产
B.稳定金融秩序
C.提高农产品价格
D.保护劳工权利
10.下面是1929~1934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支总额变化趋势图(单位:百万美元)。据此推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大萧条”局面逐渐结束
B.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发展日益艰难
C.经济运行机制得以调整
D.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弊端显现
11.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
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当时,美国政府兴办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B.拉动就业以稳定社会秩序
C.兴修水利以刺激农业生产
D.保护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
12.1929年至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其重要影响之一是使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措施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工业,公平竞争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调整农业,控制价格
D.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13.国会在讨论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瞻养父母,工人也会辞职。甚至有人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该项法案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农业调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14.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②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自由放任政策实行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
15.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可领取其在职工资百分之五十的养老金。与该法案类似的是
A.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高农副产品价格
D.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16.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至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美国
A.垄断组织大肆扩张规模
B.经济发展持续良性向好
C.经济繁荣中暗藏着危机
D.国家干预经济初见成效
17.美国为参加“二战”大量补充兵员时,前来应征入伍的青年人因体质不合格遭到淘汰的达4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美国青年人强烈反对战争,制造假结果以逃避兵役
B.美国青年人懒于运动和身体素质日益下降
C.经济萧条导致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下降,身体素质下降
D.美国是移民国家,公民民族凝聚力差,缺乏爱国心
二、材料分析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总统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引人注目的改变”主要指的是什么?这一“改变”之后各国逐渐发展出什么经济?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一日复一日的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然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作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进行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请你回答:
从这段演说词中,你看到了什么?
20.
美国经济政策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力标,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起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表袭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材料二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幅起》解说词
材料三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读书》2003年第3期
材料四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規模的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2008年12月6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萧条”和“新的政策”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政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分析这种发展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
(4)与20世纪30年代解决经济危机措施相比,材料三中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更加关注什么?
参考答案
1.D2.A3.B4.A5.A6.D7.B8.D9.B10.C11.B12.B13.D14.D15.B16.C17.C
18.(1)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由市场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
罗斯福新政。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中央银行权力;管制证券业等。工业方面(核心)制订包括工资、工时、行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局;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公布《农业调整法》等。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19.(1)说明美国社会存在的系列社会问题。
(2)指出罗斯福的个人品质。
(3)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0.(1)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新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革命的推动。
(4)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