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初步建立表面、表面积的概念。
能根据现实情境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观察、对比、分析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运用公式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和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长方体包装盒、小剪刀。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了它们的一些特征,你还记得吗?填表。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做这两个纸盒哪一个用的纸板多呢?
哪个用的纸板多也就是计算物体的表面积谁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表面?
感知表面:教室里的哪些物体有表面?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身边的物体,你们能看到的、摸到的所有面就是物体的表面。(课件出示关键词:所有面 表面)
2、明定义:用上这两个关键词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什么叫做物体的表面积吗?(课件出示)
三、实践操作,探究方法
刚刚有的同学说长方体用的纸板多,有的同学认为正方体用的纸板多,这只是你们的(板书:猜想)要想知道对不对,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板书:验证)
拿出收集的长方体纸盒,引导学生将长方体展开研究。(注意展开方式和去掉不是表面的部分。)
自学提示:
A.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再将长方体沿棱剪开。
B.观察长方体中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请你用相同颜色或者符号表示出来。
都剪好了吗?老师刚才也剪了剪(将实物图展开后贴在黑板上)我的展开图是这样的。
请仔细观察,将图形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
经过刚刚的自学想必同学们已经发现长方体中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谁来用相同颜色表示出来。
看一看你的展开图,有和我不同的吗?(其实长方体的展开方式有十几种)
7.虽然展开方式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特征——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左边和右边,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四、计算长方体表面积
1.要想知道长方体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也就是求什么?(表面积)要求表面积我们需要哪些数据?为什么需要这些数据呢?
2.出示长、宽、高数据。
合作交流:
齐读读合作要求。
各个小组讨论交流这个数学问题?
汇报展学。
评价补充。
5.总结:你能用长、宽、高代替数据说说怎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吗?
6.观察算法一、算法二和算法三,说说你的发现?
7.运用公式完成练习。
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
1.正方体的表面积该如何计算?为什么?
2.运用公式,计算做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纸板?
3.比较大小:谁需要的纸板更多?于是我们便得出了结论。
4.回顾得到这个结论所经历的过程,总结数学探究需经历的一般步骤。
六、提高练习:
孩子们,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同迎接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吧!
挑战一:找生读题后,分析题意,独立完成。(要求:只列式,不计算)
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你认为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有几个面,就计算几个面。
挑战二:正方体面积。
计算正方体表面时有什么小秘诀吗?
小结: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时候,有几个面,就用一个面的面积乘以几。
七、总结全课:
以抢答的方式巩固、总结本课学习重点内容
八、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形饼干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分析题意,留作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