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
地理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愿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邮分,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
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二
中国地势三最除排、年舞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第1题图
第2题图
1.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市1月平均气温小于0℃B.太行山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800m<上海年降水量<1600mmD.乌鲁木齐是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地区西部能够领略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雪域高原景观
B.在B区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草原”和“大漠孤烟直”的景观
C在C区域既能领略“林海雪原”又能感受到浓郁的“黄土风情”
D.在D区域能够欣赏到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的美景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3~4题
东北地区眠
3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冷湿是本地区最明显的气候特征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环水绕的格局十分明显
C.工业基础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且起步早
D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有关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
B.甲地以畜牧业为主,乙地以种植业为主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
C.甲地位于季风区,乙地位于非季风区
D.甲、乙两地均位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下图分別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5~6题
农用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明滴时期土高原士地利用图
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有()
①耕地减少②草地减少③林地增加④耕地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
D.②④
6.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水土流失面积增大③自然灾害减少④生态环境好转
A.①②B.②3C.①④
③④
7.目前,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下
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①拆除四合院,建高楼大厦②在城市中心打造一批开放式街心公园、绿地和广场
③将首钢遗址设立成遗址公园④限制故宫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提高门票价格
A.①
B.③④
C.②⑧
D.①④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水乡”特色的叙
A地势低平河湖众多热量、水分充足,盛产届米及像
述,错误的是()
淡水鱼
B.杭州西湖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是人们向往的“人
间天堂
C.周庄、同里、乌镇、西塘等处处“小桥流水”
D.依托发达的水路和高速公路运输,城市群之间具有“同城效应”
9.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内外联系便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京杭运河直接加强了与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
C.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D.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第2贞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