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暑期夏令营初一科学光

文档属性

名称 德清县暑期夏令营初一科学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09 20:03:44

文档简介

德清县暑期夏令营初一科学(声与光专题)
一、知识卡片
声音: 发生 传播 乐音 噪音
光的直线传播: 光速 介质 应用
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反射定律 应用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 应用
成像: 实像 虚像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甲乙丙丁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以上的实验现象中,你认为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的几个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例2: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 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 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 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t = 1.0s,图B中P1和P2是测速仪的超声波信号, n1和n2分别是P1和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设测速仪匀速扫描, P1和P2之间的时间间隔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v = 340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 根据图B可知, 汽车在接收到P1和P2两个信号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汽车的速度是?
例3:如图所示,L是水平放置的点亮的8瓦日光灯管,T为藤椅的竖直靠背,横藤条与日光灯管平行,横竖藤条相互交织,它们之间是透空方格,P是与靠背平行的白屏,现将屏从紧靠靠背处慢慢移向远处,从屏上依次看到( )
A.横藤条的影,竖藤条的影
B.竖藤条的影,横藤条的影
C.横竖藤条的影,竖藤条的影,没有藤条的影
D.横竖藤条的影,横藤条的影,没有藤条的影
例4. 如图1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A 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 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 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D 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例5.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在平面镜前45cm
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镜面的一侧有一点光
源S,现要在离平面镜5cm的PQ虚线上的某一处放一平行于平面
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射ab板上的AB部分,已知SA=45cm,
AB=45cm,求挡光板的最小宽度CD是 _________________
例6如图所示装置是法国菲索设计的,他第一个测出了地面上的光速,光源发出
的光被毛玻璃片(也能透过光线)反射
后,穿过齿轮A的齿隙(如图中P),
然后经过相当长的距离AB,从B处
的平面镜M循原路反射回来,仍然通
过齿隙P而被观察到。若齿轮以某一
转速转动时,从齿隙P穿出的光线恰
被齿1挡住,从齿隙Q穿过的光线返
回时恰被齿2挡住,这时观察者便看
不见光线。如果齿轮的齿数为Z,每秒钟转n转,AB距离为L,由这个实验测得
光速的表达式是 。(说明:齿轮A是不透光的,光只能通过齿隙透过的。)
例7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柱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例8 李东同学从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中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图3-7,这两个像是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是____________面镜(填“平”、“凹”、“凸”)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____________的玻璃面(填“近”或“远”)所成的。
例9如图3-12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为 ( )
A.30° B.45° C.60° D.90°
例10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3-18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B. 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
C. 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
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
三:反馈练习
1、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2、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 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
3、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
A.全身呈绿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4、这张试卷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仅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5、图6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6、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 ]
A.100毫米以外。 C.恰为50毫米。
B.50毫米以内。 D.略大于50毫米。
30、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7、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眄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仇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下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8、在平静的湖面边,有一幢距湖面19米高的楼房,有位同学在距楼顶地面1米的观测仪上测得一具飞在湖面上空的风筝的仰角为30°,测得风筝在湖水中的倒影的俯角为60°,则此时风筝离湖面有多高 [ ]    
A、30米    B、38米   C、40米   D、45米
9、有一暗室的南边窗上有一小孔,室外被阳光照亮的白色汽车在窗外的路面上自东向西行驶,这时在正对小孔的室内墙上可看到的是――――( )
A.汽车正立的像,并自东向西移动 B.汽车正立的像,并自西向东移动
C.汽车倒立的像,并自西向东移动 D.汽车倒立的像,并自东向西移动德清县暑期夏令营初一科学(声和光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用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被你眼睛看到的“鱼”是(  )
A、实物 B、等大实物 C、放大实像 D、放大虚像
2、欲将一束激光射向地平线上方的人造卫星空间站,应将激光器……………………( )
A.瞄高一些 B.瞄低一些
C.沿着目标瞄准 D.无需瞄准,因光线非直线传播
3、一束光线经过某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
A、只能是平面镜或凸透镜, B、只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或平面镜, D、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均可
4、如图所示,在空气中平行于玻璃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
主光轴的一点S,若把凸透镜浸没在水中,会聚点S’ ( )
A、在S的上方, B、在S的下方,
C、与S重合,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高为10cm的物体由该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高为7cm的象,则象到透镜的距离V一定是( )
A、小于20cm B、大于20cm而小于40cm C、等于40cm D、大于40cm
6、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
A、2厘米C、5厘米7、井口的面积为s,一只青蛙在井底中心处,关于青蛙在井中看到天空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没有水时,看到天空的大小为S B、在有水时,看到天空的大小大于S
C、两种情况下,看到天空的大小都是S D、水浅时看到天空的大小比水深时大
8、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9、如图4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
A、 A的左侧
B、 A、B之间
C、 B、C之间
D、 C的右侧
10、从放大镜里能看清课本中的字样,如果保持课本与眼睛的距离不变,要使看到的字样范围大一些,则应该将 ( )
A、放大镜略向眼睛处靠近一些, B、放大镜略向课本处靠近一些,
C、无论如何移动,看到的范围不变 D、无法确定。
11、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容器底面O处形成一个光斑。在往容器中加水直至加满的过程中,容器底面的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仍在原位置 D、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
12、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则( )
A、相同
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
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
D、不能成像
13、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
B、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
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
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
14、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如图所示。为了扩大观察的范围,在小孔中嵌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则在图中的四个截
面中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的是: ( )
15、如图18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16、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为9厘米,倒放的幻灯片在银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像,若调节镜头的位置,使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缩短为4厘米时,则银幕上将出现(  )
A、不能成像 B、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成清晰的正立、放大像 D、成模糊的正立、放大像
17、在凸透镜的左侧主轴上2倍焦距处放一个点光源,它在透镜的右侧成一像,若将此凸透镜绕其光心转过一个微小的角度,则此时像的位置的变化情况是( )
A、由实像转变为虚像 B、由放大像转变为缩小像
C、沿原主轴向离开透镜光心方向移动 D、离开原来的主轴
18、如图6所示,在一块玻璃砖上挖去—块半圆形的玻璃,如有一条通过圆心的光线射到该玻璃砖上,则正确的光路图为(   )
19、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绝对平行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20、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主,折射角是。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1,折射角是1,那么
A、1<,1< B、1=,1=
C、1<,1> D、1>,1>
21、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 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
22、用照相机拍照,先拍一张近处的人象,当再拍一张远处的风景时,应该( )。
A、使镜头和底片的距离不变,只需照相机向前移动
B、镜头和底片的距离不变,只需照相机向后移动
C、照相机位置不变,只要把镜头和底片的距离加大
D、照相机位置不变,只要把镜头和底片的距离变小
23、用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厘米处有 一垂直于主轴的光屏,此光屏上呈现一个直径10厘米的明亮的光斑。则该透镜 焦距可能是〔 〕
A、10厘米或30厘米   B、10厘米或20厘米
C、15厘米或45厘米   D、15厘米或30厘米
24、在做凸透镜成象的实验中发现,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 =8厘米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u =12厘米时,成倒立的象。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u =20厘米时,成放大的实象
B、当物体距凸透镜u =20厘米时,成缩小的实象
C、当物体距凸透镜u =16厘米时,成缩小的实象
D、当物体距凸透镜u =16厘米时,成放大的实象
25、.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26、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圆柱体AB放置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P为2倍焦距点,圆柱体所成像的形状和位置应是(  )
两头细中间粗,像到镜距离都大天焦距
A端细,B端粗,B端的像到镜的距离大天2倍焦距
两头粗中部细,像到镜的距离都大于2倍焦距
A端粗,B端细,A端的像到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27、某人身高1.7m,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m/s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m,再经过2s,他的影子长为1.8m,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28、小柯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米以外”。相机拍摄时底片上成的像是                    。下表是这架相机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f=35mm)。根据表中数据,简单分析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U(m) 0.1 0.5 1.0 1.5 2.0 2.5 3.0
V(mm) 53.85 37.95 36.27 35.84 35.62 35.50 35.41
U(m) 3.5 4.0 4.5 5.0 5.5 6.0 6.5
V(mm) 35.35 35.31 35.27 35.25 35.22 35.20 35.18
答案:
1、D 2、C 3、D 4、B 5、B 6、B 7、B 8、A 9、A 10、A 11、A
12、C 13、D 14、D 15、D 16、A  17、C 18、A 19、C 20、B
21、C 22、D  23、A  24、D 25、C 26、B  27、30° 
28、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3米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非常小,像的位置几乎不变。
第13题图
第12题图
O
第14题
26题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