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1·广东文综·T4~5·8分)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后
C. 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首先能从点状统计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然后明确CO2的主要来源。
【精讲精析】1选B,2选C。第1题,点状统计图分析的关键是从图中的特殊点向横纵坐标做垂线,进而获得特殊点的具体含义,本题解答时可参照下图
图中实线方框内的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虚线方框内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的交集就是本题的答案。第2题,山西和内蒙古的人均CO2排放量较高和两者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大省,消耗的煤炭量较大相关。
(2011·浙江文综·T5~6·8分)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3~4题。
3.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图2
A.① B.② C.③ D.④
4.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特点;再就是该地处在雨影区,需要引水灌溉,可能会出现引水过多和灌溉不当而引发的环境问题。
【精讲精析】3选D,4选A。第3题,混合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并且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节牧草和麦田的面积,可见该地的牧场并非天然草地,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粮食作物中相当一部分是作为牲畜的饲料,因此④正确。①中天然草地,错误;作物没有进入市场,错误。②中作物没有进入市场,错误。③中天然草地,错误;作物没有为牲畜提供饲料,错误。第4题,题干中指出“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这就说明墨累河的水量会减少(②错误),湖泊面积会萎缩,湖中的水生生物会减少(③错误);由于大量的引水灌溉,如果灌溉不当就会造成次生盐碱化(①正确),由于农场规模和数量扩大,就会导致粮、草争水,为保农场,牧草就会生长不良(④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