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孤独之旅
课前导学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等。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
结构图解
孤独之旅
↓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独→磨难→坚强
↓
成长之旅
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背井离乡,到偏远的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同时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历练,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成长。
字音字形
轩( xuān ) 嬉闹( xī )
凹地( āo ) 雍( yōnɡ )
掺杂( chān ) 胆怯( qiè )
空旷( kuàng ) 给予(jǐ yǔ)
觅食( mì ) 撩逗( liáo )
眺望( tiào ) 戳破( chuō )
词语释义
厚实:丰富;富裕。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自主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1)请根据故事情节,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
答: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2.本文的题目是“孤独之旅”,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答:(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间缺少交流,他和父亲的对话“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入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3.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示例:(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了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苇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才愈加真切。
(3)“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细致入微。
课后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诘问(jié) 琐屑(xiè) 陌生(mò) 戛然而止(gá)
B.胆怯(qiè) 伫立(chù) 匀称(chèn) 踉踉跄跄(qiàng)
C.哂笑(shěn) 嬉闹(xī) 空旷(kuàng) 面面相觑(qù)
D.呼唤(hū) 掺杂(cān) 凹地(āo) 肆无忌惮(d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炊烟 绸密 寂寞 撩逗 B.肥硕 旋风 跌落 旧茬
C.窝朋 芦苇 觅食 戳破 D.恐荒 蓬松 纯粹 驱除
3.在横线上依次填入叠词最准确的一项是( B )
(1)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 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2)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 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3)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 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一样的芦苇,一样 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
A.青森森 朦朦胧胧 重重叠叠 浩浩荡荡
B.朦朦胧胧 青森森 浩浩荡荡 重重叠叠
C.重重叠叠 青森森 浩浩荡荡 朦朦胧胧
D.朦朦胧胧 浩浩荡荡 青森森 重重叠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D.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
5.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B.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C.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D.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综合运用
7.【核心素养:勤于反思】云南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2016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材料二:曹文轩的作品中少年们的成长及周边的生长环境是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展现的——他借助儿童特有的感知和认知方式,很好地完成了对纯美世界的构筑。他的唯美世界是由其家乡苏北农村特有的大麦地、芦荡、油麻地、草垛、小河、水牛、船只等构成,乡土风情孕育了其小说中特有的乡土风貌。他的独特性并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他作品还常常出现这样的语言:
四月蔷薇养蚕忙,姑嫂双双去采桑。
桑篮挂在桑树上,抹把眼泪捋把桑。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也端阳,那也端阳。
——《青铜葵花》
(1)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示例: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盲目推崇外国作品。
(2)根据材料二,说说曹文轩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答:独特的儿童视角;浓郁的乡土情结;语言富有诗意,多用民谣或歌谣。
阅读迁移 【核心素养:人文底蕴】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毎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金沙江是木棉花生长的环境,描写它也是从侧面描写了木棉花;金沙江汹涌奔流的壮美、悠然徐行的柔美的特点也能烘托出木棉花所具有的特点。
9.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①花朵硕大肥厚,鲜红艳丽。②花树挺拔不凡(俊逸挺拔)。③瞬间绽放,勇敢热烈。④晒干后可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⑤拥有给予、奉献、朴实、隐忍的气度。(意近即可,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10.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棉花与金沙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沙江沿线的木棉花树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让金沙江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11.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①结构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②内容上写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及木棉花对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陪伴。
创新写作
12.《孤独之旅》的显著特点是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请你也写一个片段,运用环境描写烘托自己的某种心情(如高兴、悲伤、兴奋、苦恼等)。
示例:我怀里揣着满分的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分外明媚,枝头小鸟的歌唱也更加悦耳,树叶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似乎它们也在祝贺我、鼓励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