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故 乡
课前导学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呐喊》。
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
2.小说的故事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构成。
3.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结构图解
回故乡——现实故乡图景(萧条、荒凉)
故乡 在故乡——记忆故乡图景(明艳、美好)
离故乡——理想故乡图景(全新、幸福)
主旨点睛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字音字形
阴晦( huì ) 五行( xíng ) 廿( niàn )
潮汛( xùn ) 髀( bì )
嗤笑( chī ) 黛( dài ) 瑟索( sè )
鄙夷( bǐ ) zì suī( 恣睢 )
词语释义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
无端的: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如许:这么些。
鄙夷:轻视,看不起。
恣睢:任意胡为。
景况:情况;境况。
伶仃:形容瘦弱或细长。
愕然:形容吃惊。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畅快。
自主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
答: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2.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提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是表层原因,其深层原因,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为什么中国当时的社会会陷入这样苦难深重的境况。从这样的探讨中也可以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3.“我”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那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而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4.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答:闰土的“愿望”就是在对神灵的膜拜中得到安慰,相对而言,他的“愿望”就在最近的神灵上,所以切近;而“我的愿望”却是希望有新的生活,这是遥远的、不可知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和希望“新的生活”变成现实的迫切心情。
5.作者最后所说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怎样理解?
答: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地去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课后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谋食(móu) 凄凉(qī) 瓦楞(lènɡ) 五行缺土(xínɡ)
B.獾猪(huān) 畜生(chù) 伶俐(línɡ) 厚障壁(zhàn)
C.潮汛(xùn) 磕头(kē) 装弶(jīnɡ) 躲躲闪闪(duǒ)
D.惶恐(huánɡ) 毡帽(zhān) 模糊(mó) 松松爽爽(shuǎ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寒噤 大抵 红活圆实 絮絮叨叨
B.恣势 罔然 聚族而居 化险为夷
C.拣择 圆规 细脚伶仃 面黄肌瘦
D.鄙夷 沉默 无缘无故 全然不动
3.根据语句的意思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 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 。
(3)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 起来了。
(4)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 。
A.悲哀 凄凉 气闷 悲凉
B.悲凉 悲哀 凄凉 气闷
C.凄凉 气闷 悲凉 悲哀
D.悲凉 气闷 悲哀 凄凉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C.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 ②③①④ B. ④②①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③④
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B )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
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
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综合运用
7.【核心素养:理性思维】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九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野草 》 推荐词:示例: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阅读迁移 【核心素养:责任担当】
新年出行
①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点燃香烛,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准备出行。
②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
③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三毛说这话时紧盯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
④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⑤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颤。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趔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
⑥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
⑦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大财,过上好日子。
⑧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命里只有八升米,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财叔也不为之所动。
⑨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
⑩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心中十分恼火,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
?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浑身冷得筛糠。
?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想绕都绕不过去。
?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
?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嗓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
?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鳃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破天荒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
?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
8.填写表格,归纳情节。
开端 准备出行 → 发展 看见柴棍 → 高潮 ② → 结局 明晓真相
打退堂鼓
①
兴奋
③
①十分恼火 ②抓到大鱼 ③感动(感激)
9.有人认为将第⑧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
答:不同意,这段内容是插叙,交代了财叔去年一年的不顺,解释了财叔有悲观消极态度的原因,与前文三毛鼓励财叔相呼应;塑造出了一个屡受生活打击而失去生活信心的人物形象,引起读者同情,为后文财叔出行有所收获的剧情埋下伏笔。
10.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的经历是三毛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第③段写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
示例:(1)第⑧段写三毛在财叔养猪、养鸡、养鱼受挫后,一直鼓励财叔不能输了信心;(2)第⑨段写三毛回到村里看财叔生活没有起色后,一直想着帮他一把。
11.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富有意味,一方面起到交代时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财叔在三毛的鼓励与帮助下,生活会像春天一样充满着希望 。
12.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
材料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准扶贫”必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困群众是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
(1)小说主要是围绕 扶贫与扶志 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
(2)结合材料二可知,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扶起他脱贫的志气 。
书海拾贝
13.佳作展示。
告别是一种胆魄
石头告别深山,你以为它会粉碎?不,它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鱼儿告别池塘,你以为它会窒息?不,它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江河;小鸟告别笼子,你以为它会死亡?不,它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森林。
也许你会说,告别会有些许惆怅,但我要说,告别是一种胆魄!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毅然告别官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自给自足,终日饮酒作诗,这才有了“五柳先生”的洒脱。他留下的诗篇,至今脍炙人口,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试问,若无此次告别,陶渊明能否青史留名?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河山的情怀,何尝不是一种胆魄?
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早年旅居美国求学,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工作。美国科研条件优越,待遇极高,但当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他毅然辞去工作,购置船票回国。美方重重阻挠,也动摇不了这位海外赤子回国的决心。钱学森最终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为祖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试问,若无此次告别,我国的“两弹一星”何时才能成功发射?钱学森告别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科研的决心,何尝不是一种胆魄?
一代文豪鲁迅,原本投身医学,试图通过治病救人的方式来挽救中国,但是在日本学习时,他发现当时的中国人不仅有身体上的病痛,更存在思想上的顽疾。因此他果断弃医从文,以笔为刃,剔除国人心灵的疾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从笔尖向外四射,因为他有了自己的追求——唤醒沉睡的国人!试问,若无此次告别,旧中国又会做多少无谓的挣扎?鲁迅以笔为刃,抨击肮脏、迂腐的旧中国的勇气,又何尝不是一种胆魄?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告别家乡父老,立下“不出人头地不回乡”的誓言,悬梁刺股,寒窗苦读,才取得六国相印;一代清官海瑞告别家人,备棺进谏明世宗,成就“海青天”之名;“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告别友人,坚守变法阵地,才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情……
正如雪莱在《西风颂》里所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有敢告别冬日,才有春雨滋润心间;只有敢告别过去,才能书写崭新的诗篇;只有敢告别安逸,才会有卓越的贡献!
石头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囚笼,可能面对死亡……但它们有自己的信念和勇气,所以它们选择了告别,踏上了新的征程,寻求心中的理想之地。
所以,请不要惧怕告别,没有今日的告别,怎有他日的重逢?
告别是一种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