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8 梯形的认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8 梯形的认识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1 06: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梯形的认识
一、教材简析
《梯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的,学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的运动之后,进行教学的,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把学过的图形转化成梯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行、垂直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有一定认识,只是对它的本质特征还不了解,教学中对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认识梯形的高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等腰梯形。
2、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掌握学习新知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实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画梯形的高。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方格纸、剪好的(白色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条)各一张、七巧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
2、课件出示标有序号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若干个(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课件抽取出平行四边形,并提问,为什么这些是平行四边形?剩下的图形,再请同学们观察,请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揭示课题:像这样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梯形。
5、找找生活中的梯形: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观察操场上的体育设施,回忆家中的生活用品,教师展示收集的梯形图片,站梯,水渠、桥墩等
(设计意图: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复习,既为本课做了铺垫,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识,方法巧妙,层层推进。)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发挥聪明才智想办法能做出一个梯形。(学生用纸折、剪、画、钉子板围等,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结果。)
2、说说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现梯形有什么本质特征吗?(指名3-4人回答,小结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回答。)
4、引导自学课本第90页,了解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极其意义,然后教师课件演示并交流。
5、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什么是梯形的高?梯形有多少条高?高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通过做梯形、画梯形,剪梯形、拼梯形,在小组合作、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梯形的特征。)
6、剪一剪,说一说
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剪完让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剪一刀变成了梯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用一张纸条对折,沿着直线斜着剪下,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做梯形、画梯形,剪梯形、拼梯形,在小组合作、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梯形的特征,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把已学过的图形转换成梯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
三、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说说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学生交流。用七巧板拼梯形。
2、拼一拼:
用七巧板拼梯形。
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学过的图形。
3、有时间继续完成书90页练一练1、2两题,91页第5题,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四、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这节课的知识,再次巩固新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补充,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