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暑假新初三科学 第7讲 第一章前5节综合复习(知识讲解+针对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 暑假新初三科学 第7讲 第一章前5节综合复习(知识讲解+针对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30 22: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暑假新初三
第7讲
第一章前5节综合复习
【学习目标】
1.熟悉酸碱的性质。
2.掌握并酸碱之间反应的原理与实质
3.对通过酸碱的性质学会掌握普遍的化学规律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常见的酸
盐酸: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①




3、盐酸的用途:
硫酸: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硫酸的应用
小结:①酸的通性
②硫酸和盐酸的特性
②有颜色的离子溶液
③有颜色的固体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俗名
2、化学性质:




氢氧化钙:
1、物理性质、俗名
2、化学性质




小结:
①碱的通性
②氢氧化钙的特性
酸碱之间的相互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酸碱中和反应的图像
3、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随堂检测】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闻气味
C.?测定溶液pH
?????????????????????????????D.?稀释浓硫酸
3.小刚同学想利用下表中的液体进行科学探究,他选取了其中两种液体装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将乙液体缓慢倒入甲中,发现混合液的pH值随倒入乙液体质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柠檬汁
橘汁
酱油
蒸馏水
肥皂水
草木灰浸出液
PH
1.7
2.5
3.5
4.8
7.0
9.2
10.6
A.?甲液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乙可能是柠檬汁
B.?甲液体可能是肥皂水,乙液体肯定呈酸性
C.?甲液体可能是草木灰浸出液,乙液体可能是蒸馏水
D.?乙液体和蒸馏水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酚酞不变色???????????????????????????????????????D.?常温下,测得溶液pH<7
5.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A.?熟石灰?????????????????????B.?硫酸铜????????????????????????????????C.?稀盐酸????????????????????????????????D.?氯化钠
6.为了研究稀硫酸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分别将过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和氯化钡溶液的5支试管中。关于实验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反应均体现了酸的通性????????????????????????????B.?把稀硫酸改成稀盐酸现象都相同
C.?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D.?反应后的溶液全部倒进废液缸不再发生新的反应
7.小陈在完成如图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的实验后,想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他取出部分反应后的液体,利用下列方法进行判断,不可取的是(
???)
A.?加入镁条,是否有气体生成????????????????????B.?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加入少量氢氧化铁,红色固体是否消失??D.?利用pH试纸测定,结果是否小于7
8.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是酸
B.?酸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释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9.下列选项没有体现酸的通性或者碱的通性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B.?利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C.?可溶性铜盐或铁盐遇氢氧化钠产生有色沉淀????????D.?实验室利用硝酸钡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10.在很多化学实验中体现了颜色的变化之美,下列现象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D.?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呈蓝色
二、填空题(共8题;共21分)
11.阅读下列短文,然后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酸类中有一种酸叫醋酸,又叫乙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②在16.6
℃以上,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③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④醋酸和硫酸、盐酸一样,能跟活泼金属(铝、锌、铁等)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1)属于醋酸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属于醋酸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2.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保质期
含碘量
氯化钠、碳酸钾
18个月
20~40毫克/千克
储存指南
食用方法
避热避光、密封
勿长时间炖炒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为白色、________,这是加碘盐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
学”)性质。由储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测加碘盐在受热时________(填“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的________性
质。
13.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

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人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人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________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
14.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
溶液的pH
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有同学根据右下图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
A

B
中的哪一个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1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从A到B过程中,混合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
16.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洗剂。
名称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活氧彩漂
污渍爆炸盐
有效成分
盐酸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过碳酸钠
(1)下列物质中,可使用洁厕灵清除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铁锈②油污③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④沾在试管内壁的炭粉
(2)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

当加入洁厕灵时,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体现了图甲中________(填序号)的性质。
(3)如图乙,将洁厕灵滴入炉具清洁剂中,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此时溶液可用图丙中________点表示。
17.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1)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答:________
18.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汗水中产生咸味的含钠物质是由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2)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________(可多选),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OH-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稀盐酸②KNO3
③CaCl2溶液④MgSO4溶液
(3)下列是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证明变质:取样,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B.确定成分:取样,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除去杂质:取样,加水溶解,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三、解答题(共5题;共35分)
19.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
20.将m1g
7.3%
HCl溶液和m2g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m1+m2=50g)。
(1)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________℃左右。
(2)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A点所得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________。
(4)通过计算确定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1.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NaOH和Ca(OH)2的市场价格如下表:
名称
Ca(OH)2
NaOH
价格(元/千克)
6.00
24.00
(1)若要清洗50千克这种石油产品,需要多少千克NaOH?
(2)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每处理50千克这种产品,可以节约多少经费?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9分)
22.小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1)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2)C试管没有明显的现象,可以加入________试液使得反应出现明显现象。
(3)反应结束后,小黄同学取出D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分别滴加上图中出现的哪两种试剂就能确定溶质的成分________。
23.小乐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写出验证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
(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
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4.小金用三个方案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已知: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②氯化铜易溶于水。请回答:
(1)方案一: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方案二: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则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方案二可以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理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