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初三
第10讲
常见的盐(三)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对粗盐进行提纯。
2.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几类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粗盐的分离提纯
要抓住提纯的物质和杂质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除杂的过程中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所选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且反应后的产物容易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粗盐的提纯其中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
复分解反应常见的几种题型
(一)离子共存问题
1、原理:可溶的酸碱盐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发生反应时也是离子之间进行。若离子之间可以反应(看是否有沉淀、气体、水产生),则说明离子之间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
2、观察题目条件的限定,如限定“某无色透明溶液”,则有颜色的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Cu2+、Fe3+、Fe2+、MnO、Cr3+
3、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储备
(1)生成
:如:Ba2+与CO,Ag+与Cl-,Ca2+与SO,OH-与Mg2+、Cu2+、Fe3+、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
:如:NH与OH-,H+与CO、HCO、SO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
:如: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随堂练习】
1.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O3-、Ba2+、Cl-
B.
Cu2+、Na+、NO3-、K+
C.
K+、CO32-、NO3-、Cl-
D.
H+、Ba2+、K+、NO3-
2.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Cl2、NaCl、KNO3
B.
CaCl2、HCl
、NaNO3
C.
K2CO3、Mg(NO3)2、NaOH
D.
KOH、NaCl、(NH4)2SO4
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Cl
、BaCl2、
Na2SO4
B.
Na2CO3
、NaCl
、Na2SO4
C.
CuSO4
、NaCl
、NaNO3
D.
Na2SO4
、HCl
、KCl
4.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CuSO4、FeCl3、NaNO3、MgSO4
B.
H2SO4、HCl、AgNO3、KMnO4
C.
NaNO3、NaCl、K2CO3、K2SO4
D.
BaCl2、KNO3、(NH4)2SO4、NaOH
5.能在PH=9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
AlCl3、Fe2(SO4)3、NaCl
B.
BaCl2、Na2SO4、NaCl
C.
MgCl2、NaNO3、Ba(NO3)2
D.
K2SO4、NaNO3、CaCl2
6.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FeCl2、NaCl、KNO3
B.
CaCl2、HCl、NaNO3
C.
K2CO3、Mg(NO3)2、NaOH
D.
KOH、NaCl、(NH4)2SO4
7.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
在pH=2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C.
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
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二)物质、离子检验与除杂问题
1、物质检验的原理:根据某些离子可以发生的特殊反应,通过产物颜色、状态的步伐特征来反推原来被检验的离子,进而推测出含该离子的物质
2、要抓住提纯的物质和杂质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除杂的过程中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所选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且反应后的产物容易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随堂练习】
1.现有四种白色固体:①氯化钠
②氯化钡
③无水硫酸铜
④硫酸钠,不使用其它试剂(可以用水)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区分出的先后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④①
2、现有(1)PH试纸(2)酚酞试液
(3)稀盐酸
(4)碳酸钠溶液
(5)石蕊试液,能够用来鉴别稀硫酸、纯水、澄清石灰水的一组试剂是(
)
A、(1)(2)(3)
B、(3)(4)(5)
C、(2)(3)(4)
D、(1)(4)(5)
3、下列试剂分别加入到NaOH溶液,Ca(OH)2溶液和稀硫酸中,能呈显三种不同的现象的是(
)
A、CuCl2溶液
B、BaCl2溶液
C、石蕊试液
D、Na2CO3溶液
4.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1)观察5瓶溶液的颜色,溶液呈
色的是CuSO4溶液。
(2)取少量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写出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请简要写出鉴别剩余两瓶溶液的方法:
。
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加入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⑤过滤.
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②④③⑤①
B.②③④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
6.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A.
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B.
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BaC12溶液)
C.
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
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试剂),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水)
B.
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碳酸钙)
C.
硫酸钠中的碳酸钠(稀硫酸)
D.
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氧气)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N2中少量O2,可以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N2
B.
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可以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可以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可以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9.某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可溶性杂质.
(1)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
(3)步骤③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
.
A、CaCl2
B、MgCl2
C、NaOH
D、Na2C03
三、混合物识别问题
1、原理: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物的颜色、状态等,反推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由此可知混合物在必定存在的物质是什么,再根据离子共存原理,推知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最后根据其他条件确定出元混合物的成分
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的颜色及状态:
白色沉淀:
黑色物质:
无色无味气体:
刺激性气味气体:
其他颜色物质:氧化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
关键思维:逆推法、逆向思维
【随堂练习】
1.已知某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各含有较大量且不同四种离子Ag+,Ba2+,Fe3+,Cl-,NO3-,OH-,SO42-.
Na+若各自单独排放会造成较大污染,如果混合后,再排放会大大降低污染程度。经检测发现,乙车间的污水呈碱性。由此所作的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甲车间的污水中可能含有Ba2+和OH-
B.
乙车间的污水中可能含有Ag+和NO3-
C.
甲车间的污水中不可能含有Na+和Cl-
D.
乙车间的污水中不可能含有Fe3+和SO42-
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SO4、BaCl2、NH4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
(2)写出②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3.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Na2CO3、BaCl2、NH4Cl、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2)写出①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写出②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银、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和硝酸钾中的某几种组成实验如下:
(1)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但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试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5.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由粗盐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图:
分析该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为
(填写化学式)。
(2)试剂Y为
。(填写化学式)。
(3)操作Z为
(4)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溶液,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