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假 新初二科学 第11讲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复习(知识讲解+针对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暑假 新初二科学 第11讲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复习(知识讲解+针对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2 21: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暑假
新初二科学
第11讲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水的结构和分布情况。
2.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和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掌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4.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掌握物质的分离原理和步骤
一、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
1、水的三态变化及能量变化
水的循环中海陆循环五个环节
海陆循环的意义
电解水实验:
①得到

两种气体,且体积之比为
②结论:水的组成
水的浮力
1、水的浮力产生的原因:
2、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对于漂浮的物体:F浮=_________;(二力平衡法)
对于下沉的物体:F浮=_______________。(称量法)
压力差法:F浮=_______________。(浮力产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公式表达、;
物体浮沉条件的表达: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溶液的组成:
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定义及举例:
药品的取用
①固体药品
②液体药品
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溶于水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溶于水放热的物质
,吸热的物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①定义
②影响因素
溶解度曲线点和线的含义及其应用
①点的含义
②线的含义
③溶解度的曲线的应用
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①计算公式:
②稀释公式
物质的分离
结晶:
过滤
蒸馏
【随堂测试】
一、地球上的水
1.2018年11月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A.
水汽输送
B.
蒸发
C.
降水
D.
径流
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
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
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D.
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3.杭州地处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应该比较丰富。但我们却强调节约用水,否则也会陷入水资源匮乏的境地。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
杭州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不多
B.
杭州用水主要取自钱塘江,一旦钱塘江被污染,很难找到替代水源
C.
杭州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而地下水资源不丰富
D.
杭州工业发达,用水需求不断增长
4.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
B.
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C.
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D.
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
5.如图所示为水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
①_
_;②__
__;③__
__;
④__
__;⑤__
__;⑥_
__。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_
__(填字母)。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3)根据水循环原理,说说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二、水的组成
6.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
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
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
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7.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B.
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1∶2
D.
此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8.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纯净的矿泉水不含任何溶质
B.
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
C.
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纯净
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9.如图是书上水电解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B.
一个水分子种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
水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的
三、水的浮力
10.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
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C.
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
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11.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三个实心小球A、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所示。则三个小球密度大小的关系是(  )
A.
ρA=ρB=ρC
B.
2ρA<ρB=ρC
C.
ρA<ρB<ρC
D.
ρA>ρB>ρC
12.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装有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0.98N
B.
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C.
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D.
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12.如图所示,用木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和小桶进行试验,下列结果正确的是(g=10N/kg)(  )
A.
木块的质量是12g
B.
木块受到的浮力是0.4N
C.
小桶受到的重力是0.2N
D.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20cm3
13.如图,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放入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
A.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
B.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
C.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
D.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相等
14.有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小球,在下述情况下,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的是(  )
A.
若两个小球体积相等,都浮在同种液体的液面上
B.
若两小球体积相等,分别浸没在不同的液面中
C.
若两小球质量相等,分别浮在不同的液面上
D.
若两小球质量相等,都浸没同种液体中
15.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金属




密度(×103kg/m3
19.3
8.9
7.9
2.7
(1)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四、物质在水中的的分散情况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
汽油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D.
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1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
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
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17.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
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18.将少量的以下液体:①橄榄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⑧食盐,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②④⑦⑧
B.
②④⑥⑦⑧
C.
①②④⑦⑧
D.
②③④⑦⑧
19.下列
4
种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蒙牛”纯牛奶
B.
“娃哈哈”矿泉水
C.
“祖名”豆浆
D.
“妙恋”果粒多
五、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
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
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21.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
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22.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溶解度不变
C.
溶剂质量变小
D.
溶质质量变小
23.20°C时,在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A、B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烧杯乙中溶液质量是130克
C.
烧杯甲中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
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
24.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医院里常用溶质
质量分数为
5%的双氧水溶液清洗受伤病人的伤口。现有
30%的高浓度双氧水
500mL(密
度为
1.1g/cm3)。
(1)这
500mL
双氧水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为多少?
________
(2)需要加多少克水可将这些
30%的高浓度双氧水配制成
5%的双氧水溶液(密度近似为
水的密度)?
________
六、物质的分离
25.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
氧化铜和硫酸铜
B.
氯化钠和硝酸钾
C.
酒精和水
D.
氧化镁和氢氧化镁
26.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倾到液体
C.
浊液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27.如图所示,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最好是常温下的溶液
B.
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用显微镜
C.
实验主要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
D.
滴到玻片上的溶液,一般需要10滴左右
28.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
蒸发溶剂
B.
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C.
冷却热饱和溶液
D.
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9.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和水——(蒸馏)
B.
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C.
食盐和碘——(加热)
D.
汽油和水——(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