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千姿百态的物质存在着相互作用,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图中的云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水,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冰,在这一系列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下图中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蜡烛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在这些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实际情况来对上述情况进行分类:
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
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水的蒸发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在试管底部小心
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
试管口,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小水珠生成
【延伸】:水的三态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的状态变化,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蜡形态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家中窗户上的玻璃被风吹落摔碎
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形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蔗糖溶解在水中,在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蔗糖
观察到的现象是:蔗糖形态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6胆矾的研磨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观察到的现象是:胆矾形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思考】上述这些反应的共同点是什么?
在上述列举的变化过程中,有的物质只发生形状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都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仅是形和态的变化)
变化1蜡烛燃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可以看到明亮的火焰。火焰轻轻摇曳,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得蜡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在蜡烛上方罩上小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而将粗玻璃管置于火焰中,可以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说明火焰中存在着石蜡的蒸气。在吹煤蜡烛的瞬间,同样可以看到“白烟”轻轻升起。蜡烛熄灭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液态石蜡重新凝固。
变化2火柴梗燃烧
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灰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他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
变化3镁条燃烧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大量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
变化4氯化氢和氨气混合
两瓶无色气体(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生成氯化铵固体。
【思考1】上述这些反应的共同点是什么?
除去蜡烛挥发的部分外上述反应的共同点都是生成了新的物质。
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常伴随着:色、光、气、烟、雾、热等)
【思考2】:
(1)上述物理变化发生时是否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2)上述化学变化发生时是否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结论:(1)物理变化可以单独发生,如酒精挥发。
(2)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3)也就是说,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是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总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
无新物质产生,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发生了改变。
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
实例
瓷器破碎、石蜡融化等。
铁生锈、酒精燃烧、食物腐烂。
区别
变化中是否有新物种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知识点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毒性等。
注意: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以、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带可以燃烧,食盐能溶于水。
总结:
课堂巩固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铁铸成锅
C.烧杯破碎
D.玻璃管折断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酒精挥发
C.瓷碗破碎
D.蜡烛燃烧
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有颜色变化是一定是化学变化
B.发生爆炸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固体消失现象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铁铸成锅
C.烧杯破碎
D.玻璃管折断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酒精挥发
C.瓷碗破碎
D.蜡烛燃烧
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有颜色变化是一定是化学变化
B.发生爆炸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固体消失现象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火药爆炸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或有气体生成,这种变化(
)
A.?是物理变化
B.?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10、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
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1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火药爆炸
1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3、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或有气体生成,这种变化(????)
A.?是物理变化
B.?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14、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
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15、下列描述中,____是物理变化,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铁生锈
②酒精可以燃烧
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味④木棒受力折断⑤矿石粉碎⑥粮食酿酒⑦木炭能燃烧⑧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16、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铁生锈
②酒精可以燃烧
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味
④木棒受力折断
⑤矿石粉碎
⑥粮食酿酒
⑦木炭能燃烧
⑧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17、判断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酒精易挥发;②汽油可燃;③水可变成冰;④食盐有咸味;⑤空气无色无味;⑥银能导电;⑦金属钠很软;⑧常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⑨铁的熔点为1535
℃;⑩木头能浮于水上;?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尿素受热可分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粮食为原料可酿酒;?食物在空气中放置时间长了易变质。
18、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和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9、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蔗糖溶于水
(
)
炸药爆炸
(
)
钢铁生锈
(
)
灯泡通电发光
(
)
食物腐烂
(
)
纸张燃烧
(
)
滴水成冰
(
)
木已成舟
(
)
20、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