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1 10: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实际,提出、发现行程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行程问题的特点;更加熟练地掌握求行程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在动脑、思考、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追求本真、务实的数学精神。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有关行程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师:物体的运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的行程问题,就是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寻找生活中的行程问题。板书:(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二、寻找身边的行程问题
1、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课件演示:李明和张宏星期日上午相约去图书馆看书,李明的行走速度是65米\分,张宏的行走速度是55米\分,8分钟后两人在图书馆相遇。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这是一个求什么的问题?怎样求?
生:求相遇的问题……
师与生互动当中总结特点及方法并板书。
相遇
同时
异地
相向而行
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路程1+路程2=总路程
生完成并订正。
生活中的相离问题。
课件演示:李明和张宏在看完书后,同时离开图书馆,李明以60米\分的速度向北行走去外婆家,张宏以70米\分的速度向南行走去特长学校学特长。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它又是一个求什么的问题?
生:可以用两人的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它是一个求相离的问题。
……
师生互动总结相离特点及方法。
板书:相离
同地
同时
相背而行
速度和×时间=路程
路程1+路程2=总路程
指生完成并订正。
同向相距
课件演示:晚饭之后,李明和外公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西边的广
场散步,李明的速度大约是50米\分,外公的速度大约是45米\分,5分钟后李明到达广场。这时外公离广场还有多少米?
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行程问题,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它是一个求同向相距的问题……
师板书:相距
同时
同地
同向而行
速度差×时间=相距距离
公交线路中的行程问题。
师:通过以上三个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能够解决问题,而且对此类问题的方法、特点也掌握、归纳的非常清楚。行程问题,不只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行走过程当中,用数学眼光观察我们城市的公交系统,也会发现存在着行程方面的知识、问题。
课件出示11路公交车及线路图。
师介绍相关常识之后,提问:在11路车的行驶线路中有没用我们研究的行程问题?都用哪几种类型?
生思考后回答:相遇、相离并到屏幕前边指边说明理由。
1、11路左、右环车行驶过程中的相遇问题。
师出示信息并课件演示:上午9:10李师傅和张师傅分别驾驶左环和右环公交车从新南站出发,车上计速表显示,李师傅左环车的平均速度是287米\分,张师傅右环车的平均速度是313米\分,38分钟后两车在云龙苑公交车站相遇后交叉而过,11路车全程行多少米?
指生读题,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感受转化方法)
生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理由。
生完成后订正。
师强调:虽然公交线路是封闭图形,但我们可以化曲为直,再用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板书:化曲为直
公交线路中的相离问题
师出示信息并课件演示:从相遇的那一刻开始,两位师傅继续按自己的路线行驶,25分钟后张师傅驶过三医院岗,而李师傅则用了30分钟驶过三医院岗。这一圈有多少米?
师通过课件引导孩子们观察两辆公交车从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到分别经过三医院岗,行走的是一个封闭图形。
指生画图分析问题。
生列式解答并订正。通过对比发现,本题时间不相同,可以用张师傅行驶的路程加上李师傅的路程。
扩展追及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并演示:当李师傅驾驶的右环车驶入魏都大道后
,后面565米处有一辆面包车以400米\分的速度驶来,几分钟后这辆面包车能赶上公交车?
学生小组内讨论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归纳特点:追及
同时
异地
同向而行
总结方法:相距的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总结
本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些问题?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相遇
同时
异地
相向而行
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相离
同时
同地
相背而行
路程1+路程2=总路程
相距
同时
同地
同向而行
速度差×时间=相距路程
追及
同时
异地
同向而行
相距的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